片段一:在我记事得时候,家里就有本《鬼谷子》,这本书在我家很多年,虽然我基本没翻过,但是关于这本书的记忆一直保留到现在。后来高中学文,一半是因为我对理科实在是“脑筋死掉了”(蒲公英老师语录),另一个原因我的志向是做一名历史老师,因为我遇到了一个有趣的老头,一个教了一辈子历史的老师,或因为冥冥之中那本《鬼谷子》一直在给我指引方向……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片段二: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我爸爸和我妈妈。打我记事起,爸爸就订阅《农民报》,这一订就是n多年。爸爸是老三届,因为很多原因,也算是不得志的典型。我妈碎碎念了大半辈子“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读那么多报家里还不是一样穷……”可一年年过去了,妈妈总是不忘到村里大队部给老爷子交订报纸的钱。爸妈现在要是出远门,妈总是告诉我她离了老头不行。言语间的仰慕,只有我这个做小女的最懂。在爸爸读报的那些年,我也无数次翻过那一张张报纸,我读到了语文书中不曾看到的世界,最初书香对我的浸润是从家里的报纸开始的。妈妈对能识文断字,能写会画爸爸的崇拜,以至于后来影响到我选另一半的标准。这也许是一个家庭的三观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