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中国同盟会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

民国时期,阎锡山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奉行“中庸哲学”的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解放前夕去台湾,1960年5月23日病逝台北,终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
阎锡山改名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其父阎书堂靠祖上家业放租收账,后来又在五台县开办“吉庆昌”钱庄。这位土财东喜得贵子后,为阎锡山起名“万喜”,小名“万喜子”。
阎锡山之名是一位算命先生给取的。1900年,阎家钱庄倒闭了,阎书堂带着17岁的阎万喜逃到太原城躲债。不久盘缠花没了,父子俩就在客栈上当跑堂,一住就是两年。
1902年的一天,山西巡抚衙门前贴出文告,要创立武备学堂,招收武备生员。一心盼望儿子能出人头地的阎书堂要万喜子去应考,无奈万喜子虽念过十年书,但念的是私塾旧学,对洋书新学一窍不通。阎书堂于是便花钱买通一位学过新学的赵廉佑去当“枪手”,替儿子冒名顶替应考。至于儿子能否考上, 阎书堂心中没底,他便领万喜到“品仙馆”算命。报上儿子的生辰八字后,只见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连声恭喜“贵子定能考取”。但算命先生又说万喜命中五行缺金,于是取其原名“喜”字谐音,将阎万喜改名“阎锡山”,这回有“锡山一座”,再也不必担心缺金了。万喜子是长子,山与川相对应,据此又为他取字“伯川”。从此阎万喜正式改名阎锡山,字伯川。
算命先生的吉言是否灵验?父子俩翘首以待。赵廉佑顶着“阎锡山”之名应考,发榜后, “阎锡山”大名果然 在榜首,算命先生真是神机妙算啊!阎锡山惊喜不已。阎锡山从此十分迷信算命,在他的左右聚集着一伙“江湖术士”,连行军驻地也要卜问凶吉。抗战不到一年,他从太原退到陕北洛川, “洛”与“落”同音, “伯川”入“落川”不吉利,便改驻宜川,宜乃适宜之意。他所在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在宜川秋林镇,为图吉利,他将秋林改名为兴集。1940年他又从兴集迁往晋西吉县南村坡,吉县虽“吉”,但“南村”又与“难存”谐音,南村坡者, “难存阎伯川”也,于是他下令将南村改成“克难坡”,把司令部改为“克难城”,把1940年命名为“克难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