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朝中日海战最惨烈一役:为保卫山东这座城市,镇守将士全部殉国

清朝中日海战最惨烈一役:为保卫山东这座城市,镇守将士全部殉国

作者: zhisu9162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22:55 被阅读0次

    一座城市是如何诞生的,相信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方面都是其决定的因素,不过也有一种城市天然就是为军事而生的!他们往往曾是万夫莫开的险关要隘,是千军万马驻扎的屯兵之所,当然也有可能是千帆尽过的海上咽喉,是艨艟巨舰的天然良港。

    所以因为一支海军的存在,既可以兴起一座军港,也可以由此建起一座城,并且从一开始就为所在的城市打上了鲜明的海军烙印。威海今天可以说它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但在历史上它却一向是神州大地的海防前哨。

    早在1398年,明朝就因“倭寇”之患,而在文登设立威海卫,威海这个地名也正是取得威震海疆之一。威海卫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独特,它位于山东半岛的最东北端,与辽东半岛的旅顺隔海相望,互为犄角,用两只有力的臂膀将渤海湾紧抱其中。

    而威海卫本身则有刘公岛作为天然屏障,分为南北两条水路,能够很好的保护内部港口。早有人评价称,威海卫及山东之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胜险要甲于天下,盖海防一重地也。

    中国历来的军事压力都来自北方陆地。然而清末国门在船坚炮利下的轰然洞开,却让中国的防御重心发生了极大的逆转。面对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筹建海防成了当时中国试图追赶世界抵挡外侮的一个重要象征。而具体到北洋大臣李鸿章来说,如何为自己倾力打造的舰队选择母港基地,则是北洋水师自建军之时就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重大问题,可是威海卫起初并不是唯一的选择,1886年李鸿章派北洋水师的副提督,也是北洋水师的总教习琅威理和丁汝昌一起考察胶州湾。

    习琅威理发现,胶州湾的地理形势和驻港条件要远好于威海卫,李鸿章也是个明白人,她深知威海卫虽有其优势,但纵深狭窄,侧翼薄弱,补给困难,工程耗费巨大的问题,却仍是李中堂不得不担忧的硬伤!既然这样,那为何不管是清政府还是李鸿章都最终选择了威海卫,而不是胶州湾,呢最大的原因是清政府之所以建立北洋水师,完全是出于拱卫京师的角度出发,而并非是从海防全局的考虑。

    李鸿章当时坚持认为胶州湾即使被敌所占,那也仅是“肘腋之患”。截至1887年清政府重点修建了威海卫和旅顺这两座近代化的军港,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威海卫成为了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驻节之地。威海卫军港虽不比旅顺,修建较早,且规模浩大,但威海卫基地的建设却更加现代化,其重点在于基地的炮台防卫上。

    威海卫海湾北部的三座海岸炮台,分别是黄泥嘴,北山嘴,祭祀台,他们统称为北帮炮台。而海湾南侧则设有赵北嘴,鹿角嘴,龙庙嘴三处海岸炮台,被称为南帮炮台。此外,刘公岛两侧以及数个离岛上也都是炮台林立,南北水道里还布满了铁链和水雷,敌人若是想从海上正面攻进威海卫,那几乎绝无可能。虽然称得上固若金汤,但李鸿章的担忧却还是被不幸言中。1895年1月,黄海海战中受损严重的北洋舰队,此刻正蜷缩在威海卫港内,而日军则组成了“山东作战军”,出人意料的在荣成湾实施了登陆。

    清军虽有抵抗,却怎奈兵力分散薄弱,又互不同属,日军毫不费力的就绕道了威海卫背后,彻底切断了北洋水师的后路,威海卫军港的出海口也全部被日本海军封锁。北洋海军被围困在刘公岛港内,面临着背腹受敌。1895年1月19日,两路日军对威海卫城及沿岸形成包围,驻守炮台群的清军虽付出重大牺牲,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部溃散,南帮炮台也相继陷于敌手,日军随即调转炮口,开始轰击港内的北洋舰队。

    为防止仅剩的北帮炮台被日军用来攻击刘公岛,北洋海军陆战队的30名水手冒险登上了北岸,忍痛炸毁了所有的岸防巨炮,威海卫的陆地防御至此全部丧失。在日军昼夜不停的攻击下,定远舰被击伤搁浅,来远,靖远,威远,宝筏等舰相继沉没,残存的北洋水师及陆军将士们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总共击退了联合舰队七次的全力进攻,直到援军绝技弹尽粮绝,以丁汝昌为首,包括刘步蟾,杨用霖等管代以上将领全部以身殉国,竟无偷生者一人。得知自己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痛心疾首。只不过令他更懊恼的是,这也许是一个多年前就已经预见到的结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朝中日海战最惨烈一役:为保卫山东这座城市,镇守将士全部殉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uu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