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上班,地铁里永远人潮如海。每天的地下交通都川流不息,每个人都神色匆匆,不约而同的往两个方向机械地移动,好似设置了程序的机器人一样,无论发生什么,都只管往前移动。无论周围出了什么状况,也没有人停留,一是赶时间,二是冷漠,人们就好像传送带上的产品,在进入地铁之后就被抹去了情感,变成了机器,在地铁这个传送带上驱动式的运转……
小时候,城市是我们农村孩子非常向往的名字。城市意味着有高楼大厦,有标准的不通话,有比我们农村孩子更多的见识,有方便的交通,有能联系外界的电话,有除生活费外的零花钱,有好看的衣服,有好吃的零食,有舒适的生活,有模模糊糊对未来的向往,虽然自己也说不清自己在向往什么。
在上大学之前,城市是美好的,只有走进城市你才能有出路,虽然自己也不知道出路是什么。
所有对大城市的想象仅限于图书和照片,照片里的高楼大厦,照片里的人造园林,照片里的时尚穿搭,以及图书里城市的描绘,都会让我觉得城市真好!
以前,城市是真的好,有便捷的公交,有舒适的楼房,有最新的信息,并且远引领着生活的前沿。而我长大的农村,在上初中之前,通往学校的主路是一条天然的黄土路,有厚厚的细细的沙土,不亚于沙丘里的沙质,走一趟鞋里就会灌上一些沙子,骑车要用力去蹬,不然车子跑不动。遇到下雨天,沙土被雨水浸湿后踩着很舒适,然而遇到大雨天,却又是一片泥泞。
直到初中,村口开来了很多挖土机,让小小的我们很是兴奋。我们跟着挖土机跑,看他们刨掉了路边的大杨树,再路两边挖出土把原来的土路拓宽加高,再轧实。然后铺上生石灰,再浇上水再轧实,又过一段时间,载着黑黑的石子的车来了,他们叫黑石子为沥青,于是我们知道了铺柏油路的原料是沥青。因为上学的路不好走,我们小孩子都很兴奋,以后骑车再也不用咣咣当当的了,以后我们也能一马平原勇往直前了。
小时候对许多东西都是好奇的,觉得很多东西都是新鲜的,一株野花一棵狗尾巴草都能玩的津津有味,哪怕再平凡的事物,哪怕再普通的事件,都容易引起兴奋和激动。
然而,后来我们慢慢都长大了,生活慢慢好了,都从农村走进了城市,也都读了大学,参加了工作。然而生活的激情却一点点的减少了。
我们如愿生活在了城市,有数不尽的高楼大厦,有两三分钟一站的地跌,有自动报站的公交,有不用逛街也能买得到东西的电商,有不用出门也能吃到饭的外卖,有不用打开电视也能看到的新闻,有不用买书也能看到的电子书,有小时候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
除了便捷的生活,也有各种娱乐各种景点。开始去公园玩还是有点小喜悦,随着去的地方增多,突然腻歪了人工改造的公园,厌烦了千篇一律的人工和模仿。
虽然有了方便的生活,却又厌烦了人群拥挤,机械和冷漠。有时候在想,生活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现在又那么的向往自然和质朴?
生活日新月异,自动售卖机,自助取票机,自助结算等等,人工越来越智能,甚至即将迎来无人驾驶,基因检测阻断疾病。也许将来机器也会慢慢赋予思想和生命……生活真的变化翻天覆地。
城市在发展,农村也在发展,信息网也连接了各个角落,公路网物流网也四通八达,虽然农村依然以农业为主,农村的人也越来越少,不知为什么却又想要一个小小的四方院落,种上鲜花果蔬,养上几只可爱的动物。看春华秋实,品夏凉冬雪。其实这只是一个梦想。没有物质支撑的梦想永远都是不现实的,最终还是梦想。
我们小时候不是很向往城市吗?不是想在大城市工作吗,不是想要有方便的交通,方便的生活么?为什么那么多人又想要返璞归真了呢?
也许,我们只是怕机械化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