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9/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
一本我和小朋友读起来感受大相径庭的书,依然是本很可爱的书,尤其罗伯特想当老师的理由就是想揍小孩真是十足生动啊,被欺负的人生就应该报复回去。
我觉得可怜的罗伯特,一直被霸凌的狼狈小人物,捉弄他的学生们真是可恶并不值得被原谅,尤其让他失去唯一一次心动并求婚的机会,失去终于会离开妈妈终于开始自己新生活这个机会,那个熊孩子绝不应该被原谅。我就是受了委屈绝对会还回去的那种人,现在可能好点了,不瞪回去,但也不会有热脸相迎。
小朋友看了一半不得不先去睡觉,这小孩临考试前简直比平时放松太多了完全不想复习的,临睡一直在问我,罗伯特会被警察抓起来么?罗伯特应该只报复那几个小朋友而不应该伤害到其他的旁人,而罗伯特最终选择原谅好像是理所当然。
不得不说,我又被这个善良的小孩感动了。我们的思路是如此不同,每次触及这份善良,这种时时顾及他人感受的自觉,我都会自愧不如。
When given the choice between being right and being kind, choose kind.
共勉。
#010/故事思维
#011/有毒的逻辑
前几天看见朋友在晒咪蒙的书单,大部分就和这两本一样,成功学逻辑学推荐词都简直了,不读你简直就错过了成为CEO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最优路径。
大部分这一类书都有同一个问题,信息量很大,信息量太大,大到作者前两章还能保持逻辑,到后面章节基本就在罗列堆砌。读起来的感觉就是一个年迈的智者在碎碎念碎碎念,说的每一条都是真理,可是抓不住重点,听完只能仰望哇哦,果然好厉害,然后还是很难在行动中想到运用这些信息。这两本书也是如此,综合大概我会给7分,可看,也可不看,有没有收获全凭个人修为。
只有小孩说话才无需技巧,长大了待人接物还是得有些套路。总结这两本书的共同点都是关于人类在表达时的感性思维。一本是告诉你如何运用故事的形式来感动人的套路,一本是告诉你感动人的话通常会有哪些逻辑问题和套路,并不可信。对比着读还是有点意思,尤其对自己的思维和表达套路的缺点很有自知的人,可以学习利用人的感性思维来达到目的。
人没有被说服的,只有被感动的。
我们总是不愿接受已经被告知的某些“答案”,而是想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答案,并坚信自己思考出的就是对的,这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弱点。
记住这些知识点,做一些刻意的练习,例如经常跳出自己,以上帝或第三者视角来复盘或推测生活中的对话,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不用贪心,每次练习到一条套路即可。慢慢会发现网上轻而易举干嘴炮,偷换概念,定义不清,鸡同鸭讲,打情感牌的时候,你却增加一种假设验证他人思考路径的乐趣,而不是站队加入任何一队去突突突。
毕竟凡事都没有绝对对错,非要争出个你错我对你死我活是多么闲的蛋疼,把浪费在互联网热点上的时间来静心学习认真工作好好享受生活吧。
#012/国士无双伍连德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提出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而近代中国曾经有一个人,证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可以走在世界前列。梁启超赞: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只是他已被世人遗忘。
从《上帝的跳蚤》中第一次知道了“鼠疫斗士”伍连德,于是在前往他奋战细菌的战场哈尔滨的路上,读他的这本传记,书本身描写的不算生动也不算有趣,可是伍连德本人绝对值得被记住。
1910年东北鼠疫大爆发,俄日趁机虎视眈眈,分别要求独自主持抗疫工作来争夺东北控制权,已经开始陈兵相向。英美德法不愿意俄日任何一方独霸东北,又担心鼠疫扩散到全球,给清政府施加巨大压力。这件事不仅关乎千万百姓的生死,还关系到东北是否依旧为国家版图。
而面对感染即死亡的鼠疫,大厦将倾的清王朝所能倚仗的,是愿意奔赴生死未卜的战场,剑桥留学归国仅两年、连国语都说不流利的南洋华侨伍连德。
临危受命的伍连德只带一名身兼助手和翻译的学生,火速赶到鼠疫流行的前线哈尔滨,发现实际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峻。清政府在东北的力量十分薄弱,地方官员无所作为,当地根本没有现代医学人才,在哈尔滨各国领事和俄国铁路当局均采取不合作态度。伍连德除了要尽快查明瘟疫的病因,向朝廷提交控制方案以外,还要协调和俄日等国的关系,指挥东三省防疫,以清朝的国力和国际地位,这几乎可以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像书里写的,1910年和1911年交接的时刻,在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伍连德在异常艰苦,甚至是四面楚歌的处境下为中国防守鼠疫的关隘。关,危如累卵。能不守么?守得住么?其实人生就如同守关,不是能不能守,不是会不会守;而是敢不敢守,而是肯不肯守,而是心中有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铁血豪情。
过程有多艰难不表,伍连德第一次提出了肺鼠疫的概念,冒天下之大不韪顶住所有压力要焚烧尸体来消灭病菌等等,用了不到四个月时间消灭了一场数百年不遇的大鼠疫。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成功控制传染病,至今控制未知传染病的办法,包括对抗sars,依然是参照伍连德的方法。
胜利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伍连德并没有陶醉其中,他意识到大鼠疫还会卷土重来。于是谢绝了民政部卫生司司长的高官厚禄,重返哈尔滨创建东北防疫总处,然后牢牢地守在北疆,等待鼠疫的再次来临。这一等就是整整10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10年。
1920年10月,东北鼠疫再起,驻守东北多年的伍连德早有准备,尽管在乱世,无钱无权又无人,他依然成功将鼠疫彻底控制和消灭,对比10年前死亡人数6万余人,这一次死亡人数控制在5000人以内。
鼠疫的战争结束后,他又先后两次杜绝了哈尔滨霍乱的大流行,杜绝了上海爆发的中国最大的霍乱的流行。亲手创建了北京中央医院,即今日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了今日的哈尔滨医科大学。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在上海主持防疫工作的伍连德寓所被炸,他离开了中国,回到了马来西亚的槟城,成为了一位普通的医生。
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到过他为之付出了青春与热血的东北。
伍连德曾在自己的自传中这样写到,
“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往事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
流传病学史上的神,中国距离诺贝尔最近的第一人,曾挽留了无数人生命的医生,如今,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