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不是生来就拥有的,而是通过生活的亲身经历、阅读的间接学习、他人的言传身教等多方面逐步融合而成的。
而对于写书这件事来说,本身就是将自我认知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呈现方式,要写出一本书,首要的是你得有内容输出。而如果要想写出一本好书,那你就得拥有顶级内容输出。
那么顶级的认知输出来源于哪里呢?当然是你的现有认知,而现有认知又来源于你的经历或学习输入,因此最终决定你能否写出一本好书的核心关键,还是要看你是否有顶级输入。
让我们用何伊凡的《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这本书来做个比方。书中涉及的关键词有:知与行、知识获取、输入与输出、叙事方法、英雄之旅、复盘、如何提问等。
这些关键词的描述,每一个都能给读者带来极多启发,至于具体启发深度,则与书籍内容是否正好处在读者认知边缘而更易理解有关,也与作者写作技能的呈现能力、自我认知的深刻程度等因素有关。
那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么多知识内容的呢?让我们看下书籍最后的参考文献,就能找到答案了。《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列出的参考书目共计有36本,涉及书籍中提到的概念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成书的重要源泉。
比如参考书目中稻盛和夫与王阳明的心法及知行合一的五本书,相信一定是在作者阅读内化之后,才有了《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续篇“知行从来未分离”的内容。
再比如参考书目中《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卡片笔记写作法》等与阅读及写作方法有关的书目,结合了作者的自我实践消化之后,形成了《知行力》第一章的“三环套月笔记法”。
再比如参考书目中《千面英雄》、《故事课》、《叙事经济学》等书目,相信也是经过作者阅读思考践行之后,才构成了中篇“故事由行而知”的内容。
更多的内容形成在此就不依次再对照列举了,想说明的是,这些内容都是作者在阅读各类书籍之后,结合自身感悟,内化后形成的一些新的自我认知,写下来的同时本身对作者自身而言也是一种更好的学习吸收过程。
让我们再来看“如何应用顶级知识写成一本书”这个问题。正如《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的作者那样,读完七八十万字的数本书,经思考总结,写就了一两万字的几篇属于自己思考的文章,其实这就是具体方法。
当然,能否输出含金量高的内容,除了与输入书籍的质量有关之外,还与我们当下的认知层次有关。如果我们在某一领域的认知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可能直接阅读顶级知识书籍时消化吸收能力会很弱,这时候不妨读一些其他类别的基于顶级知识形成的拆解书或再消化的书,这将有助于你获得逐步提升,毕竟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随着某一领域认知的逐步提升,以及生活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你将越来越能够体会到,阅读顶级思维书籍的好处,因为当你读过介绍最牛的认知体系书籍之后,你就几乎可以不用再去精读任何基于此类书籍消化吸收再输出的书籍了。
因为那些书籍的内涵其实所呈现的核心要点几乎都能在那些顶级思维的书籍中找到,只要你读过顶级思维类的书,再通过写作、演讲等教会他人的方式帮助自己内化吸收之后,将为你省下极多阅读时间成本,严控在某一认知领域不必要的阅读时间浪费,那就可以把精力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了,比如践行。
最后再做个总结:多看多读顶级思维类的书籍,通过思考、实践、内化,以写作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更好理解,将一本书输出为一篇文章,把阅读的知识咀嚼为自己的认知,当读完数十本书之后的你,也就自然能够写成一本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