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较多极简生活的书,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看着介绍,以为也不过和所有的书都一样,都是讲极简思想和方法的书。而当我拿到这本书,真正去读的时候,感觉很舒服,很轻松的进入到心流状态。
这本书是一位禅师和作者写的书,包括禅修的方式以及两者的对话形式等,这种从禅修的角度讲扫除和极简生活的方式,第一次读,感觉被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感受到内心的安宁,读起来很舒服。
扫除净化心灵
扫除,是谓精华心灵,磨砺心性。
以前听说过很多相关的说法,屋乱即心乱,并且屋里杂乱的时候,能量是不流通的,不管是精神上还是金钱上,都是这样的。
房间杂乱还能若无其事地居住,是因为对脏乱已经司空见惯,对污垢已经感到麻木了。
读到这句话被触动了,原来在扫除上,视而不见也是因为麻木了。这和生活是一样的,很多人看不见生活的美好,也是因为对生活麻木了,对现实存在的所有事情都缺少了感知,从而很难幸福快乐。
行动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行动上自律,思维上就有清晰的逻辑,内心就不杂乱。而扫除则是整理内心、严明自律的第一步,是重中之重。
禅宗讲求“行住坐卧”,觉得日常生活的一切行为都是一种修行,通过对行为举止的规范,心灵会受到磨砺。在心灵方面的探索也由来已久,却从未真正去研读禅宗相关的知识,行为举止作为一种修行也是第一次清晰的了解到。
内心丰盛,不求于外物
人们认为,生活不顺利是因为缺少某样东西,只要有了这些东西,自身一定能有所改变,过上幸福的生活。禅宗却认为,想要改变人生时,并不是要去获得某种自己欠缺的东西,而是要从舍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开始入手。
内心充斥的贪欲、执着、虚荣和嫉妒等杂念,即导致房屋堆满杂物的元凶,也可随之一并去除了。
读到这的时候,颇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是的,目前信息的发达,网购的方便,以及价格的低廉,让我们在遇见事情或者需要做什么的时候会先购物以满足自己做某件事的需求。比如,有的人想跑步的时候,会先买好所有装备,而事实上,跑步这件事,第一件要做的是穿上鞋子开始跑。
突然想起这两天家里的窗户略有些脏了,便想要在往上买一个清除玻璃的神器。而作者认为,扫除的时候,一个抹布和一个盆就足够了。扫除的工具简单的即可,不必过于追求外物。当然,在这个时间稀缺的年代,适当的借助外物是必须的,但是需要综合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如果一件物品买回来大部分时候是闲置着,那就没有买的必要。
扫除除了会磨砺心灵之外,还会让我们通过五感去接触大自然,用觉知去感受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世界。这也是一种修行,会增加我们与外界和大自然的链接,让心灵更好的感知。如果在早晨早起一会儿做扫除,还会让心灵舒适,给自己留一些余裕,内心和状态更加从容。
读完这部分内容,早上起来便先打开窗,去感受搭大自然的气息,让空气流动起来,让身体和心灵变得舒爽轻快。
优质物品,爱惜并长久使用
好的物品,未必一定是贵的,但一定是质感好并且自己很喜欢的。真正喜欢的物品才会更加珍惜。
工业社会带来的物品的爆发式增长,但过多的物品,一方面降低了物品的质量,另一方面让人觉得物品不值得珍惜了。而优质的物品,则会让喜欢的人更加珍惜,甚至稍微有些坏了也不会扔,而是去修理。
若物质过于丰富,则很难做到细致地生活。东西太多,这个不行就换一个,根本不会想到要爱惜物品。结果就不断买新的,东西越来越多。只购买真正喜爱的、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物品,且长期爱惜使用。才是减少物品数量的王道。
很多时候,物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们对待生活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而优质的物品会让我们学会珍惜,把物品当做另一个自己来爱惜。
内心的富足,胜于外物的繁多。再多的物品也难以弥补内心的缺口,在生活和工作中修行,让自己做一个丰盛的人,不与他人比较,不追求于外物,以自己独特的姿态生活着,方可平和、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