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临时接到通知,要在今天下午进行三研展示,整个人一下子进入了紧张状态。好在今年提前开始准备,已经进入完善阶段。
往年三研展示是没有多大压力的,主要是在前期整理上下点功夫就可以,基本都是按照原有的版块查阅资料整理完成后,就可以拿过来直接做展示。但因为今年想法有所改变,想把三研做的再扎实一些,把课标和书本联系起来,把“研”落到实处,所以今年的三研做的异常艰难。
因为放假在家,手中没有试卷,在之前的准备过程中就跳过了往年考题分析这块儿。现在完善补充最要紧的是找到几份高质量有代表性的试卷,完成这个版块。于是,我想到了徐老师,徐老师刚教过五年级,而且对教材的研究很深入,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出试卷。所以,我就联系了徐老师。从徐老师那儿找到试卷后,便开始进行考题分析。
从试卷中不难发现阅读写作部分占了试卷总分的三分之二,这也就意味着高年级语文教学必须把重心转移到阅读写作上来,那在三研过程中如何突出这一重点,并落实在日常教学当中,也成为了接下来要思考呈现的一点。其次,每一道考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和训练点,所以如何吃透教材,如何备好每一节课,如何把每个知识点落实下来才是三研展示的重心所在。
有了这些新的思考,也找到了三研展示的落脚点,于是,针对课件进行了二次梳理,完善后又把课件发给了徐老师,徐老师给出了几点提示:
1. 每一张课件内容都为了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种观点。你的课件每一页是想说明什么?这个问题要讲清楚。
2. 重点是看细节,你所了解和熟悉的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目标都体现在哪里?课后练习题,单元教学语文要素,词句段的作用等地方是什么样的训练点,三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3. 在这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如何落实?教材是怎么安排的?要做到充分熟悉教材。
部编五下语文教材我确实是第一次接触,为了做三研把书翻了两遍,对内容的框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细化到每篇课文,每篇课文后的课后练习题,每个知识点,并与课标进行对接,也还没有完全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我又重新拿起课本,逐页看,圈画对照批注。在展示前,又把语文课本认认真真翻阅了一遍。
接下来的展示过程进行的比较顺利,因为自己用心准备了,做到了心中有数。所以近一个小时的展示过程基本做到了有条不紊,也把自己的一些新的思考呈现给了大家,心里还是比较欣慰的。每一次公开展示都是在对自己负责,对每一个在听的人负责。
回想每一次公开展示的经历,从接到任务开始紧张,到努力熬夜想做到最好,再到展示后带给自己内心的这份小小的满足和喜悦,这真是一个很不容易但又美好至极的过程。我很珍惜每一次这样公开展示的机会,自己在展示的过程中得到历练,在呈现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和思考。我也相信认真去对待每一件事,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经历了这样一番思考、改进,展示、反思的过程,我对三研也有了全新的思考和理解,甚至心里在想,下一学期三研展示我还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