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分享分两部分。
①【阅读分享,彼此点亮】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了不起的我》
自我是以关系为载体的,当一段关系结束后,我们不仅失去了关系中的他(她),也失去了关系中的那个自我。
结束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死亡,它伴随着不可逆的失去。这种失去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让我们很难看到重生的可能。
失去了一段关系,意味着失去了一个自我。这种失去不像从一块完整的饼上掰下一块那么简单,它同时会改变剩余的部分。因为,当这段关系存在的时候,我们会给这段关系赋予很多意义。比如,我们会觉得自己被缘分眷顾,才有两人的相遇;我们自身很有才华或魅力,才会吸引对方,这些都变成了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可是随着关系的结束,跟这段关系有关的自我概念就不得重新修改了。
【分享理由】
读到《了不起的我》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自我”这个概念。
之前在《人类简史》中认识到自我是大脑中多个自我的集合。其实这种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
到《了不起的我》认识到自我是多种关系里自我的集合。这才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面对不同的关系,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展现的也是不同的自我。
面对好朋友时,和面对父母时,自我的表现是有差别的。或者完全不同。因为身处的关系不同。
多个自我在被关系框定后,就显得清晰明了得多。并且也更让人容易接受和理解。
这就是说,自我是以关系为载体的。进一步就引出了一个推论。就是当一段关系彻底结束时,也就意味着对应的那个自我的死亡。
②【阅读分享,彼此点亮】
“失恋了,我却不想结束,不想从痛苦中走出来,觉得结束像是一种背叛,哪怕痛苦也宁愿就在过去。”
停留在过去有什么好处呢?大概是我们的心里还能生起一些虚幻的希望,我们可以借由这种希望来对抗孤独。而承认了结束,就是从心底承认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所爱的人。可是,不经历结束和迷茫,我们就不会有重生。
让自己为关系痛苦,也许就是人不愿意接受彻底地结束和失去关系的方式。尤其是当关系的自我占据整体自我的大多数时,接受结束和失去将会变得尤为艰难。
这让我想起奶奶去世的时候。姑姑在棺材边一直哀嚎呼喊,似乎那一声声“娘”喊的足够凄惨足够哀痛,就能让奶奶从长久的沉睡当中苏醒过来。可惜的是,现实世界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不会了,人死就是不能复生,有时候痛苦不能挽回关系,而是制造一种可以通过痛苦的方式让关系得以挽回的幻象。
该怎么接受结束呢?去承认损失,去哀悼,去迷茫,去失声痛哭,然后固执地相信会有新的未来从生活中长起来,哪怕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这个未来。
也许一段关系的结束意味着我们再也见不到他(她)了,但是结束并不意味着消失,关系会一直存在。只不过,以前是我们存在于这段关系中,现在是这段关系存在于我们心中。当我们从失去的关系中重生以后,就重新获得了这段关系。在对往事的回忆里,他变成我们内心柔软的角落。
所有的关系,某个角度看,就是大脑中的一段记忆,一串意识流。每当我们处在关系中时,这些记忆和意识就会被激活。
当关系结束,这段记忆和意识就毫无办法地要搁置在一边了。关系的永远结束,似乎就意味着对应记忆和意识的永远沉睡。
于是结束的那一刻注定是痛苦的。
而其实那些对我们很重要的关系并不会消逝,记忆也不会永远沉睡,也许它会在某个时刻,被唤醒,被重塑,在恰到好处的地方给予我们内心以力量。
【阅读积分】
文字接收能力:+1
文字理解能力:+1
文字表达能力:+1
共享意识:+1
自律性:+1
内心丰富度:
①关系的结束意味着,某个自我的某种程度上的死亡。+1
②该结束的,让他结束,痛苦也好,迷茫也好,总之要相信未来,面向未来,用新的事物和关系充实自己。+1
③结束不代表彻底地消逝,他只是被掩藏在了记忆的某个角落,随着时间的流驶它会在某一刻被唤醒被重塑,赋予我们内心以力量。+1
合计:8
戴世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