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书评:《简读中国史1》—结合部分世界史的中国史脉络,这个视角很新

书评:《简读中国史1》—结合部分世界史的中国史脉络,这个视角很新

作者: 跳跳小书童 | 来源:发表于2023-06-08 14:03 被阅读0次

这本书应该才是作者的真正实力,上一本看完之后评价不高,这本书还是非常不错的。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有史记、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都是非常厚重的书,能研读这些书的人就非常少了,想要写完整历史的人,更是捉襟见肘。所以现代人写历史的着眼点一定是通俗读物,而不是时间轴方式的呆板历史事件。从这个角度思考,通常有几种方式,比如简史,不过东方西方的都有此类书,比如我之前看的“世界简史”,这个思路就是只理清楚脉络。另一个角度就是只拆解某段时间的历史,比如之前看的“晚清最后十八年: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等等。还有个思路,就是通过名人撰写历史,即是名人传记也是历史翻版,比如“曾国藩传”。要么就根据某个历史事件,详细说明成书,这也算是历史书。总之,通过某个角度来诉说历史,才能让读者耳目一新,降低门槛的同时还能拓宽视野。那张宏杰的这本书的角度,也是一本中国简史,只不过立足点是站在世界史的视角下看中国历史,核心还是中国史,只不过在某些重要节点上,宽视野、全方位的看参照世界史的坐标系,看看同一时间的西方,在经历着什么,共同点、不同点,以及背后的启示,这个视角让我耳目一新。

这本书的内容,比另一部也多出十万字,观点新颖、条理清晰,比之前看的历史书,能有更多的理解视角,非常有意思。刚才说了,抽丝剥茧这本书还是说的中国简史,从夏商周开始,周秦之变,自秦朝统一中国后,中国就是封建制度转变为帝制,什么是封建制度,就是封邦建国,藩国各自为政,帝制就是取消藩属,设立郡县,全国上下服务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2000年的帝制统治。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分分合合,不过整体方向还是统一的,这取决于中国的地理条件。中国整体的位置,东面和南面是海,不用担心外地入侵,北面是草原和长城、西北是荒漠,西面还有山脉阻隔,所以相对来说中国是完全封闭的帝制国家(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毕竟西方在17世纪对东方的入侵是通过海陆),陆地丝绸之路这么难走就可以想象彼时的中国独立性、封闭性、安全性。对于西方欧洲而言,最早的文明发源在地中海,海岸线很长不便防御,所以纷争不断,但很难实现统一,而且各种河流交错,城镇依靠河流而建,相互独立,也没有统一的欲望。反观中国,文明发源在黄河流域,但长江以南的南方更适合耕种,黄河和长江整体是自西向东的流动趋势(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再加上中国一直是农业大国,所以统一之势不可阻挡。虽然秦统治时间只有十几年,但是为后世奠定了很多伟大的功绩。秦汉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再也没有统一,就是结合了地理因素、政权因素,这也就是中国和西方不同的地方。还有,西方并不像中国可以发展农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只能外拓发展贸易,特别是航海贸易,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郑和七下西洋,也没有欧洲外拓海外殖民地的成果的原因,因为郑和是为了代表皇帝耀武扬威的,而西方世界则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汉朝为了防止重蹈覆辙,极力规避秦朝的法家思想,实行外儒内法的策略,后期也是因为徭役税收太重,再加上地方割据势力加大,导致三国鼎立。之后就进入了长达几百年的混乱,魏晋南北朝。按历史书上看,最终被隋朝统一,可惜跟秦朝一样,也只有几十年就被唐朝取代了。按照张宏杰的说法,久乱之后的统一不长久,只有农民起义推翻的政权可以长久,比如汉朝、唐朝,都是一两百年的历史,缘由就是农民起义后会把之前诟病的政策改革的更彻底。之后的宋元明清,主线呈现逐渐没落的趋势,特别是明清时期,加上西方世界的崛起,中国更是已在落后于西方世界,以康乾时期为分界点,之后的西方世界得益于殖民地的收益和本国的发展,逐步超过中国。中国的没落,结果在清朝,原因却在明朝,明朝并没有把握住最后的全球化趋势,始终沉浸在天朝的自我满足之中,认为西方都是蛮夷,无法和华夏高等人类相提并论,最后错失良机,经济和全球地位逐步下降,最终在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蹶不振。

只言片语,实在无法概括本书的内容。虽然主线是中国简史,但逻辑上并没有按照时间线平铺直叙,更像是螺旋上升。从章节排版来看,并没有统一的逻辑,反而感觉编排的比较乱,各个章节之间关联性不大。但是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经济政治地理等许多方面,而且多和西方做对比,比较优劣势,分析背后原因,深入细节内容的时候,多用一二三,条例还是非常清晰的。

文末张宏杰说:多年以来,我的阅读和写作一直都是信马由缰,但是这匹看似散漫的马其实也有它的行走逻辑,那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版图。这句话其实也送给正在阅读的我们,这本书很好,值得多读几遍,只是走马观花看了一遍,大部分内容实际上都没有记住,这也是大家普遍的感觉,一本书看完很快就忘干净了。不过不用着急,常读常新,某个时间拿出来重读,多读几次。而且比如说历史方面,多阅读不同角度的历史书,慢慢的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像张宏杰说的知识版图。而且未来某个时间回头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会有更多角度的理解和收获,对其他历史书或者其他类别的书都适用。其实我理解的读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杂书,什么书都看,广泛涉猎。第二个阶段是精读,挑选某个领域的十本八本书深入研究,第三个阶段是读经典,在某个专业里一定有几本经典书,一般都是大部头,一套书下来要几个月甚至半年,那个时候就不像现在走量了。对于知识版图来比喻的话,第一阶段就是漫无目的的找拼图,第二阶段是一点点拼图,第三阶段是固化拼图,同时查漏补缺。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总结一下,这本身是一本中国简史,同时把世界史也杂糅,从某几个角度分析中西方的差异和原因,杂糅的世界史部分,也是分析差异所需。通过不同角度的碰撞,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收获,是不可多得的好书,推荐。

相关文章

  • 《简读中国史》的一些随想

    《没有绝对客观的历史,只有多角度的解读》#张宏杰简读中国史# 不读中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不读世界史,不知中国之特...

  • 先秦小记-09-03

    不读中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不读世界史,不知中国之特质。昨天看了《中国史封》和《施展的中国史钢50讲》两本不同角度...

  • 杂记(3月23日)

    看完了《简读中国史:世界史下的中国》,感觉作者写得通俗易懂,特别是作者列举有更多的史料老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这是本年...

  • 历史爱好者必备|课本里没告诉你的那些事

    书名: 《军事里的中国史》 《军事里的中国史2》 《军事里的世界史》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冷兵器研究所 类型...

  • 自由衍生个性,集合创建文明

    自由释放活力,交流迸发智慧。——《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以“礼”待人,当一种信仰融进骨子里,小小的一个...

  • 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好书推荐】《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豆瓣评分8.4)中华文明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

  • 书单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巨人的陨落》 《七堂极简物理课》 《大学的意义》 《哈佛中国史》 《旅行与读书》...

  • 享读《简读中国史》DAY6

    享读《简读中国史》DAY6/2021.3.12 第 十一、 十二 章 1.金句:秦国文化具有:纪律严...

  • 历史类书籍

    1.哈佛中国史 2.费正清中国史 3.吕思勉中国史 4.中国史学名著 5.中国史学史 6.内藤湖南 史景山 魏晋南...

  • 享读《简读中国史》DAY17

    享读《简读中国史》DAY 17/2021.3.23 第 三十三 三十四 章 1.金句:在中国传统时代,财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简读中国史1》—结合部分世界史的中国史脉络,这个视角很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ca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