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误解一:孤独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是由于遭遇了创伤导致的心理疾病。
事实:孤独症是广泛发展障碍,是与生俱来的,与心理障碍没有关联。而且,如果一个孩子被长期的虐待,也不会导致孩子变成孤独症。一个人长期的独处行为,也不会导致孤独症。
常见误解二:孤独症是因为教养方式不适宜而导致的,只要调整教养方式,孩子就会改变。
事实:几十年前,人们对于孤独症不了解的时候,有些人认为,大人抚养孩子的方法不适合导致了孩子的孤独症,特别的是,如果孩子的妈妈没有很好的照料孩子,就会导致孩子的孤独症。甚至有“冰箱妈妈”的说法——母亲对于孩子冷淡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的孤独症。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孤独症的发生与教养方式没有关系!做母亲的太冤枉了。
常见误解三:只有儿童才会得孤独症,大人不会有孤独症。
事实: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孤独症在儿童出生前产生,在出生几个月或者几年后症状才会显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孤独症是终身的,虽然有效及时的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孤独症的情况,帮助孤独症不断进步,甚至独立生活,但是,并不意味着孤独症会止于儿童。更有些人认识不足,觉得长大了就好了,不必要小题大做,事实上这样只会耽误最佳干预时间。
某些节目中,号称自己小时候是孤独症,长大后治愈的,不过是炒作而已,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孤独症。有些孤独症患者属于高功能,如阿斯伯格,因为智力正常,言语功能正常,短板在于社交,所以更不容易被发现(成年后都不易察觉),但是和这类人相处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会感到很痛苦。
常见误解四:孤独症在智商方面低于普通人。
事实:据美国疾病防控中心在2009年的调查,大约有46%的孤独症儿童拥有平均水平或者平均水平以上的智商,目前尚无可靠的测试孤独症儿童智商的工具,以上提供的智商指数也只是一个估测。
常见误解五:孤独症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的能力,或者是天才。
事实:只有大约10%的孤独症儿童呈现某一方面的“天才能力”。电影《雨人》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被称为孤独症型特才得例子,而不是一般孤独症的例子。孤独症型特才显示出的特殊能力又被称为“分裂能力”。这些超常的能力包括记忆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等。但是这些能力与日常生活所需要运用的功能性技巧不同。
常见误解六:孤独症儿童没有感情。
事实:每一个孤独症儿童的情况都不一样。对于程度较重的儿童,和他人建立起情感关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些儿童甚至可以对妈妈视而不见。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孤独症儿童,都会和其他人建立感情关系,他们的问题在于不知道如何建立感情关系,而不是不想建立感情关系,他们只是不懂得交朋友的方法。
常见误解七:孤独症儿童都不会说话。
事实:有一些孤独症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发展迟缓,也有部分的孤独症儿童没有语言能力。现有的数据表明,大概有25%的孤独症儿童没有口语语言或者仅有有限的口语语言能力,但是不能说孤独症不会说话。
常见误解八:孤独/孤僻,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就是孤独症/自闭症
事实:虽然孤独症(自闭症)与自闭、孤独仅有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直至今时今日,社会公众和部分媒体,包括那些初诊为自闭症患者的家人对于自闭症的认知度严重偏低,甚至混淆了自闭与自闭症两者的概念。自闭症大部分的误解正是源自于这种错误的认知。有人经常会口头禅“我自闭了”,“孤独”或“自闭”这两个词反映的是人某种性格特征或者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而孤独症/自闭症却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持续终生的精神疾病。
常见误解九:孤独症的预防方法
事实:孤独症的病因一般是由于先天遗传,感染,外伤所引起的脑部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自闭症病因不是由父母的养育态度所造成,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脑部不同地方的伤害,而网络上所搜索到的“如何预防自闭症”出现的搜索内容里,有95%以上的都不靠谱,甚至是误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