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解诗词100/037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南北朝)谢脁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李白有句诗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上句是称赞自己的叔叔李云的文章,下句则是借“小谢”指代自己的诗作,说自己的诗作像谢朓一样具有清新秀发的特点,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句虽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谢朓诗作特点的评价。
今天的这首诗就是谢朓诗作中的上品,很好地体现了清新秀发的特征。在南北朝之前的诗作,很多都是直抒胸臆,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忧,或表达一些人生感慨或禅思哲理,很少会有意识地写景,或者用写景营造出一个“意境”,即使写到一些环境或事物,也都是起到“比兴”的作用。
从“大谢”谢灵运开始,这种写法有所改变,开始有意识地把景物环境写在诗中,但他主要还是为了把一些玄理与自然结合起来,以便把玄理变得有趣些。而“小谢”谢朓则把写景和抒情进一步融合起来了,把景物都变成了活景,景语恰如其分的运用让诗作变得格外清新,这也对有唐一代诗歌取得空前绝后成就起到了启发和借鉴作用。
就像这首诗的前两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廖廖几笔,不仅把辽阔天穹下一条从西南流向东北的大江这样的大场面写出来了,还把江面行舟、江中直树这样的细节安排好了,同时用两个“归”字,把自己当下的思乡感情也铺陈了出来。这就给全诗营造好了氛围,也定好了基调,其后再写自己的厌倦孤旅、向往归隐的想法和情绪就顺畅合理多了。
所以,你看那些流传千年的诗词佳作早已向我们说明了这样的道理:高端的情感流露,往往要先出来BGM。
你学废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