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17年的时候,看完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当时特别的震撼,觉得这是我这辈子看过最好看的书,最值得看的书。
的确这本书有太多的赞誉,给人留下很深的思考,也许是当下所处的心镜,我觉得这部小说更伟大之处在于老人与海是一个缩影,映射出作者与文字的关系也如同老人与海。
心中有海的人,即便老去,也会再一次颤巍巍的站在船头,扬起帆,哪怕可能是最后一次,这是勇气。
即便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老人坚信“一定有属于我的大鱼在什么地方等着我”这是梦想。
即便和大鱼对抗两天两夜,彻夜未眠,双手血肉模糊,身体劳累透支到极限,也一次又一次自言自语的说“好样儿的!大鱼!我们是朋友,我们都是好样的”这是尊重与坚持。
即便是用最破的船最简陋的捕鱼工具,经过漫长拼搏之后,老人也能捕捉到令世人惊叹的大鱼并绑在小船上,这是收获与荣耀。
勇气+梦想+尊重+坚持=收获+荣誉 而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文字如同浩瀚的大海,写手如同捕鱼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如同捕鱼的工具,我们同步涉往那片深深的海,有人在浅海徘徊捕上几条比目鱼和黄花鱼赚来些许粉丝和阅读量。
有人前往深海边缘捕上有营养的金枪鱼和沙丁鱼可能会被签约约稿,有人如同老人般勇敢的驶向海的更深处便会捕捉到身躯庞大、姿态优雅、色泽美丽、威力巨大的马林鱼令世人瞩目!而我们所期待的不也是这样的大鱼吗?
整部小说看完被老人深深的打动,八十多天的等待和两天两夜的殊死搏斗,面对空旷辽阔的大海,面对大海中孤独的自我,那片海的生灵就是老人生的所在与寄望。
老人与大鱼的周旋,老人与鲨鱼的搏斗,老人梦回里的狮子,无不让人心疼、悲伤、敬佩!人生无所谓失败与成功,只要那片海知道你曾经一个人无畏寂寥的战斗过!
而轻狂如我们,趁着年轻,这一辈子总要有一次出海远航,不为证明什么,只为不丢掉那片沙漠之外的海域,真真正正面对一次自己的孤独。
我想试着学学老人,每当孤身一人时自言自语“人不报希望是傻的,绝望是一种罪过。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作为一个想要学习写作的人,如老人自语般写下了这篇激励自己的文章,我还年轻,我也如此深深的渴望着那片海,得需如老人一样,跨过那片海执着于寻找属于自己的大鱼。
时隔三年,老人精疲力尽地用小船拖着巨大的鱼骨归来,平静地回到小屋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老人圣地亚哥那句夹杂在大海咆哮声中的“我跟你奉陪到死”依然回响在耳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