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俗•文化手绘心理
正月十三,点灶灯,扎起灯笼闹新春。

正月十三,点灶灯,扎起灯笼闹新春。

作者: 大乐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2-13 08:02 被阅读0次

    正月里来都是年,民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外甥打灯笼,照旧,我们来聊聊风俗。

    正月十三上花灯,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家家户这天晚上都会在灶王爷前供奉香灯(旧时油灯)。这种风俗始于南宋,文献记载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请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的民俗,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就是正月十三上灯之日吃圆子,正月十八落灯之日吃面条。

    扎彩灯,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要从正月十二搭灯棚,十三扎彩灯开始,在北京的年禧歌谣中有唱“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

    也就是说,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扎彩灯啦!

    吃汤圆,“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在旧习俗里,说十三不宜出门,有杨公忌这一说。既然不出门,正好晚上全家吃汤圆,寓意“圆圆满满”。其实孩子们的心早已飞向大街,哪管这个,三扒两咽,把碗一推,就一溜烟地三五成群地急着跑到街上去看花灯了。

    祭祀关老爷,在关中地区农村有种习俗,每年正月十三这天,要祭祀关公。而祭祀关公所用的一种叫“添碟子”的贡品。就是一粒粒饱满的大黄豆被排成一溜溜屋檐,各种彩色的豆子、瓜子、桃仁被竹签嵌接,一层层码在由几个碟子架起来的造型上,最后形成了一座座精巧的亭台楼阁,这就是关中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添碟子”。

    做“圣虫”,“不过十五未出年门。”正月十三,各地农村多有制作“圣虫”的习俗。这一天,村里的妇女们三五家凑在一起,一起和面、裁剪、雕刻、蒸煮,作春节的最后一“忙”,迎接元宵节。俗语说:“新媳妇不用夸,就看十三做粑粑”。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有正月十三做粑粑的习俗。粑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圣虫”便在这些扛得锄头摸得铁锨的巧手下出炉,圣,圣虫之圣,谐剩,升,圣虫宴,寄寓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景。

    祭海,我在潮州时,农历正月十三,说是海龙王的生日,这天,渔民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祭海活动,祈盼新年风调雨顺,出海丰收。仪式隆重,排摆供桌香案,摆好祭品,人们焚香化纸,纷纷朝向大海行叩拜礼,鞭炮齐鸣,烟花璀璨,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月十三,点灶灯,扎起灯笼闹新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hf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