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这一天,处处都是张灯结彩,而远在异乡的人就显得更加孤独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没有了鞭炮烟花的衬托,但是还有其他传统风俗,无论在哪里,总要有的。不一样的团圆饭,再喝一点酒,给年的气氛添加了许多味道。
红色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各种书法印刷的大红对联,贴在了大门两侧,中间偌大的福字,预示着来年的幸福;美丽漂亮的窗花,在透明的玻璃窗上,越发的喜庆;看了快四十年春晚,依然让我饶有兴趣地坐在沙发上。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除夕守岁就放弃了。也许是年龄大了,前几年都是看完春晚就睡了,现在没等春晚结束,就坚持不住了,早早地关掉电视,回房间躺下看会儿手机,便进入梦乡了。
还是很怀念儿时的除夕,那时候虽然没有现在的生活条件,但是在我们心里,还是满满的快乐。
即便如我这样不合群的孩子,最少也有五六个小朋友聚在一起。小红灯笼是要提前准备好的。
把吃完的罐头,就是玻璃瓶的罐头瓶子洗干净。在瓶口处缠上几圈绳子,需要最少两个头,大部分都是三个头。把三个头系在一起,拴在一个两尺左右长的木棍上,灯笼就做好了。
讲究的会在玻璃瓶的外面贴一些红纸,这样会更漂亮。如果能得到父母的支持,把红纸剪成各种图案,那就是精品中的精品了。
最重要的是蜡烛,如果把家里的蜡烛用来点灯笼,一定会被大人们教训的。都是把快用完的蜡烛头留着,到了除夕夜就能派上用场了。
我之所以有小朋友来找我玩,主要原因也是这些。在除夕的晚上,我可以准备好多灯笼,都是上面贴着红纸剪成的图案。有红葫芦,有五角星的,还有一些自己命名的“四不像”。
玻璃瓶是最好准备的,无论是自己家吃完的罐头,还是别人家吃完不要的。我都会收集起来,把它洗干净了,放在凉房里,盖上废纸或者破麻袋片。那样就能遮挡住灰尘,等用的时候,就不需要再清洗了。
绳子也很容易得到,煤矿爆破用的雷管引线,我们管它叫“炮线”,煤矿地区,到处都是,只要有机会,就把它收集起来。如果有心,也是要把它们清洗干净的,那样会更漂亮。
木棍也是随处可见,实在不行就去掰树枝,指头粗的就可以了。把两头用斧子砍齐了,一头还要在一寸左右的地方,用小刀刻出一圈深壕,以免绳子脱落。
最不容易得到的就是蜡烛头了,这个是绝对不敢向大人们讨要的。从夏天的暑假开始,我就会去捡废铁。煤矿的废铁是很多的,慢慢攒起来,卖掉换了钱,就去买一根蜡烛。然后把它分成一小节一小节的,一根蜡烛,大概能分成十几个蜡烛头。
所有灯笼的组成物品都齐活了,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开始,我只给和我要好的两个小朋友准备灯笼。后来小朋友多了,准备不过来
开始,我只给和我要好的两个小朋友准备灯笼。后来小朋友多了,准备不过来,就发动他们和我一起准备。到了最后,我只需要动手制作就可以了,所有的原材料,都是由小伙伴们提供。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除夕在我们孩子的印象里,是特别美好的大年三十。天刚刚擦黑,一群小伙伴儿就集体出发了。点亮玻璃瓶里的蜡烛头,满心欢喜地挑着,先是在附近转悠,嘴里学着电影里的台词,喊着:“平安无事喽!”其他孩子听见这诱人的声音,无论如何是在家坐不住的,纷纷像出笼的小鸟,一个一个都跑了出来。没多久就会聚集起一大帮孩子,向着更远处,成群结队地“游行”。
由五六个孩子吸引来更多的孩子,最多的时候,大概有二三十人。每人手里都挑着一盏小红灯笼,齐声喊着平安无事。那情景是非常壮观的,也是非常好玩的。
最后一项任务就是“碎碎平安”,是要互相把玻璃灯笼打碎的。一阵乒乓乒乓的声音,传来哈哈大笑的开心声,然后就回去守岁了。开始就在家属区把玻璃瓶敲碎,后来因为这些玻璃碎片,老是有把别的孩子扎伤的事情发生。我们就改在河槽的边缘垃圾堆那里了。就是多走几步的事情,也是很多大人们给我们指明的方向。
也有特别喜欢自己这盏小红灯笼的小伙伴,不舍得把它打碎,又怕被别人的小灯笼碰碎,只好吹灭蜡烛头,紧紧地抱在怀里,悄悄地回家。等到正月十五的夜晚,又可以拿出来点上蜡烛头,还可以再贴一次红纸,又能在小伙伴们中间臭显摆一次。
把一个个玻璃瓶变成一盏盏小红灯笼,是童年最快乐的事情。那一盏盏漂亮的小红灯笼,那一声声欢快的喧闹,在记忆里是挥之不去的。玻璃瓶小红灯笼,那可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回忆起来还是那么温馨有趣。
在这个异乡的除夕,记忆里的小红灯笼,记忆里的童年小伙伴,慢慢地出现在脑海里,犹如电影一样,一帧一帧地浮现出来,欢乐祥和的气氛,充满了天真烂漫的笑脸,让我很想念那些小伙伴们,也让我更怀念那个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