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输出,真的不知道怎么写。
这两天看完了《快乐的死》,在最后才知道这不是加缪想发表的书,死后才公开的,感觉应该先看他觉得可以的。看书的过程确实很不能理解主人公梅尔索的心理,不知道是书写得不好还是我不了解荒诞的原因。
书初始有很多篇幅在写环境、写梅尔索的观察,让我刚开始有种错觉,跟《抵押出去的心》混乱了,这本书的主人公也是喜欢观察其他人。
回到正题,这本书主要讲了朝九晚五的梅尔索杀害一个有钱的残疾人扎格尔斯前后的生活。虽然这是人生中重大的转折点,但对于梅尔索,似乎并没有什么心灵上负面的影响,只是影响了他的生活模式,甚至让他获得了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取了扎格尔斯的钱,他再也不用去上班,可以周游列国,体验生活。除了书中偶尔出现的警言让我思考,其实我对这个故事并没有很理解。但是我能漠视这种不理解,这大概也是一种荒诞?对于生活中出现各种不合逻辑的事情已经没有了非要弄清楚的决心。很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或者说,我还不会很快知道答案。在这段不清明的日子里,我要漠视一切活着。
作者表达的思想我主要认识了几个点:第一,快乐来源于追求快乐的意志。只要你有那样的意志去追求,你就会快乐。但这是梅尔索得到金钱后说的话,不知道贫穷时他又会否认识到?第二,人死后属于自然。在梅尔索去世的片段里,最后一幕是他慢慢变成了石头。我在想,死去的我们,才真正回归自然。我们的意志不再存在,死去的身体就跟大自然的其他物质一样。对于死亡的看法,多了一个新的思路——这才是我们本来应该的状态。
而意外收获是,我真的喜欢他们的生活方式。梅尔索和他的女友们去看电影,散步,聊天都让我感到向往。两个人在一起,可以交流,可以相近。我幻想在夏日的傍晚,一对情人(似朋友的情人)在街边散步。女孩简约的长裙随风轻摇,男友走在身旁,不必要牵手,只是两个人一起经历这世界的这一时刻。我想做那个女孩。(不过我不会想要男方不忠。)
另外在这书我也了解到男性视角,如当初看《月亮与六便士》一样不理解。当时不理解他为什么要伤害到自己的家人,可以对家人毫无感情。现在不理解他为什么可以对情人没有感情(原来不理解的一样,看来这几年关于这方面的观点我确实没有增进)。让我开始想要从男性视角出发,我们应该更在意自己人生的追求,当有一样终身目标,它远远大于生活中其它所有的一切,我们就可以超越自我。感情不能算是一种牺牲,它根本与终极目标无法比拟。就像木星与月球的大小区别。你不能要求我一眼去看到那个小东西。只是很多女性没有这种远远、远远重视于家庭的目标,所以感情和家人才变得与生命密不可分。虽然这两个主角都算是极端(我不觉得生活中有那么多这样的人),但仍可以管中窥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