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早上就再背一首诗吧。”
早读课上,给其他同学安排了早读任务后,我走到永前座位旁,将永前的书迅速翻到书第一单元的四首诗处,《天净沙 秋思》上周五已背,我指着较短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告诉他,“今早上就这首了,背下来。”然后我匆匆去了三班。
三班转了一圈回到四班,看到永前对着书在发呆。
“怎么不背呢?”我问。
他不吭声。
“来,先把题目读一下。”这首诗题目较长,我先读了一遍,然后让永前跟着读,第一遍中间出错,我又领他读了两遍,行,可以准确读下来了。
“先把题目背下来吧!”说完,我走向前边,可扭头一看,永前还是紧抿嘴唇,他怎么口都不张呢?
我只好又走到他身边,“你怎么不读呢?”我问他。
“我不会。”他终于说话了。
不会? “题目吗?”我问他。
“都不会。”他说。
“那就先将题目背下来。”背下来题目后,再背诗。”我想,总要一点一点来,关键是要“开始”啊!
“不想背。”没想到永前直接如此说。
“为什么不想背啊?”感觉自己问了一句纯属多余的话。不等他回话,我自己就接着说:“咱上周不是说了吗?多少总要学一点嘛,那儿能到学校啥也不干?”永前不说话。
“你小学时啥都不背吗?”我问他。
“不背。”永前很很直接地回。
“老师也不管?”我问。
“不管。”他答。
“那……你还想这样?”我不甘心,“你觉得这样好吗?”我继续问。没想到小子直接答:“嗯。”
我有点儿词穷了。
“那……写字怎么样?不想背,那写字呢?你可以写吗?”总要干点什么吧,我想。
“可以写。”他说。
我似乎黑夜中看到一丝黎明的曙光,赶紧说:“那人家背书,咱写字?”永前答应了。
好吧,那就从抄诗练字开始。我想,抄的遍多了,或许就会背上一两句了啊。于是,我让永前先去吃早饭,课下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一笔一划地抄写在练字书上。
没想到他掏出书就开始写,说不吃了。这当然不行,我让他先吃饭,回来再写。他搁下笔下楼了。
月考试卷,永前考了6分,全是作文得的分。
三班的一叫向阳的孩子得了0分,一张试卷写得满满的,从前至后,全部是抄的卷子上的题,字也算工整。他还不如永前,我试着让他背诗,比如《天净沙 秋思》,可是他竟然读都读不下来,因为,很多字不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