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到,春光俏,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 ,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一雷惊蛰始,万物齐生长。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春天来了。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 仲春 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万物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自此开始。 各种昆虫沉睡了一冬天后惊蛰就像信号通知他们春天到了,春天常有隆雨雷电,昆虫们在这时破土而出,有种雷声惊动了蛰伏的昆虫,万物苏醒的感觉,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漫山遍野的桃花盛开;二候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在古时候也是学堂开学的日子。
惊蛰时家家户户贴上了雷神的画像,摆上供品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来震动人间,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
港澳地区有打小人的习俗,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因此大家都要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
惊蛰还有吃梨、蒙鼓皮、祭白虎、吃烙饼的习俗。“白虎”在民间传说里不仅是守护一方的神兽,也掌管着中国民间的口舌是非。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
惊蛰“吃梨”是民间流行的习俗,因为“梨”和“离”是谐音,有远离的意思,惊蛰是昆虫复苏的时候,吃了可以让虫害原理庄稼,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吃烙饼是山东的习俗,祈祷粮食的丰收。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祭雷神,蒙鼓皮。吃烙饼是山东的习俗,在惊蛰的时候人们用粮食烙饼,祈祷今年的粮食可以丰收。
北京时间,2023年3月6日4时36分,迎来惊蛰。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开始;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融融春光中,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水初涨;春雷乍响,蛰虫初醒,大地春回,韶光弥漫。此时节,气温波动较大,应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惊蛰到,唤醒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惊蛰始,与春光,共迎世界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