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日晷原理、增强现实技术的概念数字长椅,可以“聆听”你的心事,又可以将你的故事存储在“云端”,分享给一年以后同一时间坐在这条长椅上的有缘人。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向与他短暂分享长凳的陌生路人讲述他的故事,这种诗意的讲述在影视艺术作品中时常可见,但在现实世界里却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如何在匆忙繁乱的城市生活中制造些许意外的惊喜和暖意,来自英国的青年设计师约书亚·巴恩斯(Joshua Barnes)想要把这种“长凳上的诗意讲述”搬到我们的现实生活里。
在不久前的伦敦设计节上,巴恩斯对外介绍了一款融合日晷原理、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 ,AR)的概念数字长椅,取名为“影子记忆长椅”。与公园里那些随处可见的长凳不同的是,这款数字长椅既可以“聆听”你的心事,又可以将你的故事存储在“云端”,分享给一年以后同一时间坐在这条长椅上的有缘人。
每个坐在数字长椅上的人只要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下载一个具有图像识别功能的配套app,就可以在上面记录心情或者拍摄一段短视频上传到云服务器上。每个人的故事只会被“讲述”一次,并不断被新的故事所替代。
兴许为了让数字长椅更具历史韵味,巴恩斯选择用日晷的原理来标记路人上传的视频和信息的时间。他将长椅的镂空图案设计成许多放射性线条,由于一年中的365天里,随着太阳位置的变换,不同时间内长椅投射在地面上的影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形状,因此路人可以通过拍摄长椅的影子来为自己讲述的故事标记时间。
也就是说,长椅投影会为每个故事贴上对应的时间邮票。而一年以后的同一时间,当另一个人坐在这条长椅上时,他只要打开app并将摄像头对准长椅的投影,你之前存储在云端的故事就会被娓娓道来,仿佛聆听秘密的树洞一样。不过,虽然用日晷来标记时间具有一定仪式感,但倘若遇上了阴天或下雨天,这个方法就无法奏效了。
总的看来,巴恩斯设计的这款数字长椅还是挺让人期待,它巧妙结合了传统文化和新兴科技,让人们得以与一年前处于此地的陌生人来一次超越时空的微妙感知,让那些原本呆坐在长椅上满怀心事的人们有了倾诉的欲望和出口,某种程度上将缓和城市人的焦虑感,拉近人与城市建筑,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纽约现代艺术馆策展人保拉·安特那利认为,科技/工艺具有唤醒人性的功能。如果这款带着浓浓人文情怀的数字长椅能够落地和普及,那么街上的很多角落都将变得有故事和人情味,原本静默冰冷的长椅或许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收集最多故事的物品,变成城市人忠实的“聆听者”。说不定因为好奇一年后谁会坐在你曾经诉说心事的地方,就有了你们的第一次邂逅。如果数字长椅在外观设计上能更加别出心裁,营造出一种优雅美好的氛围,相信将更得人心。
“人们常常疑虑,当自己离开世界时,那些摸不着的数字记忆将安身何处。”在巴恩斯看来,除了数字长椅外,墓碑也是个承载记忆的好载体。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墓碑也具备了AR功能,后人可以通过视频和图像重温先人的音容笑貌,仿佛置身于邓布利多的冥想盆之前,和逝去的岁月和人事隔空相望。
文|黄燕仪 陈星云 本文原载于《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微信(weixin21cbr) & 21商评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