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凡日知录
今天吴老师讲刚需讲到最后的时候,我想到了断舍离。我们总认为很多事物是必须的必要的,可是经这么一分析,没有太多事物是不可替代的,例如文中讲到的吃饭、身体器官;受到教育和社会认知的影响,我们的思维是逐渐僵化的,越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深入解读后发现原有的观点的是错误的。这就回到我想到的断舍离,定期扔东西好比定期更新大脑的思维方式,去掉自认为重要但其实不重要的东西,远离累赘优化自我,不断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想法,在时间的战场上要接受思维的迭代升级,不断自我成长。
说到被刚需绑架,我自身最好的例子就是购房,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房子是绝对的刚需的,所以像我这种在外地的年轻人要想在一座城市立足脚跟,不仅要努力工作,选择买一套房子也是固化到我们思维的一种方式。其实很多开发商在做宣传时也在强调刚需,这本身就是利用年轻人和父母的心理,毕竟在中国人的认知里面年轻人结婚生子房子都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真要仔细分析,例如我每个月要还房贷,算算贷款加利息,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银行打工,又由于每个月这固定的支出,生活基本被它绑架。
何帆大局观
紧随自己的内心,不随波追流,这或许是另自己心安的一个途径;当然就如前两天提到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总能解答心中不时泛起的疑惑。
至于说到儒家参与政治,个人认为凡是以理论、宗教或价值观为基础参与的政治都将会失败,例如儒家文化,它代表着一种刻板、死守、有严格的处事要求和规则及坚守,这在政治这个灵活多变,要求特定情况特定处理的系统中是不合适、不协调的,所以他们在政治方面是没有太大机会的。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今天讲了沉没成本,沉没成本知易行难,其实仔细想想,所谓执着于沉没成本只不过是相当于我们放不下心里原有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的事物,就像文中提到的看一场烂电影,可是多数人不会提前离场,因为我们已经购买了电影票,已经付出成本,我们不愿意没有得到回报就离开,即使它使我们不痛快。正确对沉默成本的处理是不去考虑它已经付出的代价而是根据当前情况计算他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关于1%概率成功的事情反复做会不会提高成功的概率,我认为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独立性事件,即两次事件之间没有相关联性,上一次的成功不会影响下一此的概率,比如买彩票就是一种相互独立性事件,今天中奖的概率和明天中奖的概率相同,没有叠加或影响,所以独立性事件即使反复练习也不会提高成功的概率。第二种是相关性事件,即上次事件执行会对下次事件执行产生影响,比如练习写作,这是通过大量练习便能提高质量的行为,所以具有关键性事件通过多次练习能提高成功的概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