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摆设,就是看起来好看却没啥大用,只能看看。笔者用在这里也许有些不恰当,但用来引出今天的主题还有些说头。
前面提到过,取名时不能选太生僻的字,不仅会带来很多麻烦,叫起来也很不响亮。其实调查发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字体优美寓意丰富的字,殊不知两个没有太大关系的字组合在一起,有时就很容易造成“所言甚虚”的情况。
举个例子会更容易理解,笔者曾经看到过不少优美的名字,比如昱锦,瀹泓,灵倾,颉语,这些字都选的不错,够特别,发音也没有冲突的地方,但美则美矣,两个字各美各的,看上去就会有一种“不实在”“轻飘飘”的感觉。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求我们在选字的时候相互为另一个字考虑。
例如近年来不被欣赏的“芳”字,单看似乎平平无奇太过大众,但要利用好它大作文章也能出异彩。
芳菲,古诗句中出镜率相当高,意为人间花草,同偏旁增加鲜明色彩,作为双声词音律也响亮和谐,很适合作为女孩名字。
芳泽,出自《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两字并合,意义颇丰,比“芳菲”还要大气一些。
除了古诗句,我们还可以从成语或俗语下手。想一想,我们提到芳时会想到哪些成语?笔者第一个想到的是芳心暗许,若是刚好姓许,那么单名一个芳字便足以让人联想,若是他姓,那“芳许”不是也很有意思?
当然,这只是笔者所设立的更高层次的标准,在理论层次上探讨最优方案,但感性层面上的要求则每个人都不同
这种思路下取出来的名字不仅整体感强,而且也能寄予父母对孩子独一无二的厚望。
笔者看到有对父母希望孩子能说会道,就给孩子取名为“津津”,即取“津津乐道”之意;也有父母希望孩子永葆初心,取名为“初见”,取“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含义;更有甚者,把姓和名完美结合,本姓向,取宋诗中“占尽风情向小园”一句,向小园,简单,却占尽风情。
这和古代人作诗写文章总爱引经据典是一个道理。典故有了,别人自然也说不得言空,出处有了,短短几个字就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切记我们的名字不是摆设,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念在口中的。
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关注我,不定时更新,但一定会更新。
(以上提及姓名只为举例说明问题,如有冒犯敬请见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