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朋友聊天。她的第一句话,“所有的亲人都像是蚂蝗,榨干了我的血!”
原先,她还年轻可以艰难扛行。现在,对上承担父母的养老责任,对下承担孩子的教育质量,对自己需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她就像不停向外倒水的杯子,没有补给、只有倾倒,很快就干枯了。她现在的状态很明显,是心力衰竭。去年,做了两个小手术。她说,“有时候,早上一醒,就觉得自己也动弹不了了,生活太艰难了。我抑郁了。”
她说的,我都懂,都体谅有加,老公的状态、孩子的叛逆、工作的不如意。。。
如果,我对她没有前期了解,会真心感叹:人生不易啊!
可是,谁能想到,她有很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有很好的老公~一天三顿饭~勤勤恳恳、有超棒的孩子~天资聪慧。本可以和谐共生,却将日子过成了死局。
她在彼岸,我在此岸。我是从彼岸通达彼岸,所以,就会看的通透很多。家里是一个动力系统,这个动力系统出现了问题。其实,通达此案的路径,只是回头是岸,哈哈。回头就是回望自己。没把自己修通,再好的一牌棋,都会下成死棋。把自己修通好,再不好的棋,也多少会有盘活的可能。
越是亲人越是相爱相杀,彼此消耗殆尽。她最后一句话说,“我不想活成我妈那样,但是,我现在就在活成她!”
是的,很明显的复制。越想挣脱,越是束紧,没有脱离这个魔咒。
我的感叹是:人的成长,实属不易啊!人的成长就是一层层蜕变,哪一层蜕变不需要抽筋剥骨呢?从受害者角色到自我拯救的角色就是第一个质变,可这就是一个鸿沟。需要突破家族的恶性轮回,突破自己的天性本能、突破自己的惯性思维和行为方式,蜕变很痛苦,可能也很没有希望,失望和失败相伴随。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动力,哪怕是前路迷茫、漆黑无光,也要大胆尝试。
我能理解,大多数人宁愿牺牲掉自己当前的幸福,不如沉溺在受害者角色中隐秘的获得好处。但是,区别就在于是改变自己?还是改造他人?结果就是一盘活棋?还是一盘死棋?
她说,我听,我适当地询问和引领。
2、
心理救助是一个很微妙的事情,她是我的朋友,有信任有感情,我也有深深的体谅和心疼。我知道,我有能力帮助到她,但是,前提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提是她得自救。我更知道的是,没有这两个前提,言多无益。真正的帮助绝非易事。越是明白其中地机理,越是管住嘴,直言不讳、言无不尽是有害无利的,我们过往都过多地、夸大了“真诚”的效用。
所以,没法建议、没法打断、没法道理、没法疏通,纵使你有八百般武艺,也得憋着,跟随着。哈哈,这就是一下午。
能涵容住自己的情绪情感、所知所想。恰到好处,也实属不易。
3、
前两天,我去年咨询过的用户急吼吼地求我,给她的弟弟做咨询服务。她把弟弟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知,我询问,是他主动寻求帮助?还是你为他着急?她说,是她给付费,求我给他弟弟打电话。我叫停了,拒绝了,只能表示理解和共情。嗨,只能~仅此而已。是的,有些残酷,面对她的信任,我无情的回绝。
我认为,无论是身体救助、心理救助,其实都是离不开自我救助这个前提。没有自我救助的迫切和渴望,一切外援都是心理安慰;有了自我救助,一切外援就变得如虎添翼。不是有一句话么?“谁也叫不醒一个想要沉睡的人!”
4、
太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晚上回来看了一部电影《超脱》。与今天的感受颇有雷同、颇有启发。
男主很有智慧地善待身边每一个人。但,他始终都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因为他的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伤痛,无时无刻、随影随行。他把这份伤痛,作为一种更深的理解,去理解身边那些边缘型无助的孩子,理解他们的粗暴无礼、理解他们的自甘堕落;同时原谅外公,这个家庭灾难的始作俑者。
他把伤痛和对人性恶的理解,自行化作更大的容器,去涵容住周围人的不耻、邪恶、肮脏和丑陋。因为他懂得,他们也非主观意愿,只是,能够抗争命运的不公,得需要多大的勇气。他是明知道黑暗,仍带着忧伤温暖前行的人。可是,有理解、有热情、有方式方法就可以帮到人了吗?女孩的自杀,让他发现了自己的局限,外人可以做的只有那么少,如果做得多了,会非我所愿的发生什么?
这些孩子的内心太匮乏爱了,男主智慧的理解和救助,纵使再边界隔离,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会迅速吸附到男主身上,他们不认为那是救助,他们误以为是爱。他们从来没有获得爱,不懂爱,分不清这是什么爱。于是,混杂了父母亲朋的爱于男主一身。谁能承受这种生命中爱的匮乏?爱的绑架?对爱的畸形理解?男主稍有抽离,一个生命就在希望和迅速破灭之间消失了。
5、
我越来越明白为什么心理咨询一定要收费,一定要有咨询设置。因为,边界感才可以帮助到人,逾越一步,就是这部电影的非你所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