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林生祥的配乐,加上中岛长雄的摄影,《阳光普照》显山露水地展示了不少值得回味的声画氛围,整部片讲父与子,也讲单独的“自己”,这个“自己”,可以代入为人子时那种洪水猛兽的成长,也可以代入为人父时那种不动声色的隐忍,最终两者皆有转折,只不过片尾的这种转折多少让人唏嘘,重获自由的儿子阿和逐渐改过自新但却总遭“恶人”纠缠,一直冷眼相待的父亲阿文在最后却为了儿子撞死“恶人”,那一刻,我更多的本能是站在父亲的角度:换做我,我能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所以,《阳光普照》的叙事娓娓而至,却也暗流汹涌。
“阳光普照”这四个字,在这部片中,像一句悲凉的偈语,它暗示的不是一种令人舒展的情绪,反而是带着飞蛾扑火般自我牺牲的燃烧,片中一家人,父亲驾校教练、母亲舞厅美发师、小儿子问题少年遭监禁、大儿子品学兼优却跳楼自杀,还有那个未成年却怀孕的小儿媳妇。导演想解构的,或许是意图将人物推到一个极端的心理状态后,每个人的生活片段,人到中年的父亲如何面对这摊生活的“败局”,而同样的问题,在母亲、小儿子,甚至儿媳的视角,都是一道无比艰深的命题,精炼的对话,留白的环境声,似乎有时都能感觉到角色们各自内心的心跳。
作为观众,我们总会试图去理解每个人物,或许这里面的大部分遭遇都容易唤起人的感同身受,比如,阿和年少无知的血气方刚与面对现实生活后的呆滞彷徨,形成了鲜明对比,母亲在生活的一次次重压下都无比隐忍地扛下来,把苦与伤痛往心里咽下,以及父亲那种一家之主的卑微自尊和不足与外人道的悲凉,而唯独自杀的大儿子阿豪令所有人的愕然,或许压倒他的最后一棵稻草,我们到最后一刻稻草出现时都看不见,阿豪内心的天人交战在无数次地愈演愈烈,但却也在生活中被藏匿得无影无踪。我们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人也是这样,无从得知,只不过对这个人物的感同身受,在整个观影中变得愈发深刻,但却也充满无力感,可能也是在这种极端上看到些许相同的迷思,可能也是无奈地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此依旧无能为力,因为那些有着这般共同情绪的人们,我们往往不易察觉,亦无法与他们连接,但或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是那个阿豪,而最终,我们在每个单独的角落里,孤身一人,对他人阳光普照,自己却找不到阴影可躲。
《阳光普照》结尾的揭谜虽带了一些生猛又常见的剧情套路,但整体给人带来观影感受依旧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特别是前半段生活遭遇连续变故后的日常,此时窗外阳光明媚灼人,而室内人与人的交互则陷入底谷般的冷寂,空气中也似乎只剩时针拖着生活缓步走的萎靡气息。但过日子便是如此,常常惋惜它的稍纵即逝,但在有时,它也残酷得令人难熬,一天又一天,挥之不去。
可能都是林生祥配乐的缘故,不自觉会联想到《大佛普拉斯》,“大佛”中的荒诞现实,与“阳光”的生活况味,其实有着一样的底色,兴许在某个街角,一辆摩托和一辆教练车分别驶过,那是肚财与阿文。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