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还觉得那座四层的教学楼蛮高的。有一天,拿完本子,从老师的办公室出来,我向远方看了看。在所极目的地方,看到一片沙洲。那是在大江中间的一块绿洲。
说实在,以前我是很少看到整齐的草坪的,至少那个时候是这样子的。当时,我对于沙洲上的绿草如茵感到惊讶,也同时沉醉于那样的一种绿色——平整,无暇的绿色。大概那个时候,开始萌生一种向往——以后拥有一片绿色,再或者,圈一片地,养牛养羊什么的。
再后来,读到梭罗的故事,以及他的瓦尔登湖之类的。还是觉得略显诗意,虽然外人看来没卵用。确实没卵用。纯粹是当时的一种心态罢了。
人有时候是很奇怪的——明明生活得不赖,却偏要一些刺激。类似于找寻这样的一些词语,在当下,多少是有点泛滥了。泛滥了,自然就会贬值。但是,仍有不少的人为之前赴后继。说不准,这东西其实本来就是我们血液里的一种冲动,只是后来渐渐泯灭了罢了。
所以,我们身处市头,向往田园生活;身负压力,对环游之类的心生羡慕。总是不满足,总是相信有另外的一种生活——觉得,生活在别处。
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脱离了世俗的束缚,我们的幸福感与满足感就很ok?不见得吧。坏一点的结果,将失去更多。
其实,我们在想着世外桃源时,正是处大市;如果让你一开始便生活在田园,你的“别处”可能就相反了——你念想的,会是灯红酒绿。正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到的不想动”。
正确的,应该是在处理好当下的同时,一步一步往自己心中的方向走去——不是一时的热忱,不是刻意的彰显,而是持续平和的前行。因为,全部的舍弃,不见得就会置之死地而后生。
其实,人都有追寻的东西,可以称之为“温柔乡”。想着去一个温柔乡,但是,应该用一种不致命的方式。要不然,死在半路会很难看。在做好当下的同时,在罅隙中的点滴找寻,这样的一种不致命的温柔,才是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