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MA ke si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练习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练习①

作者: 珊瑚小树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11:44 被阅读0次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2、“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种观点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3、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和综合

D.总结和概括

4、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6、实践的客体是(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8、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9、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0、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1、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概念——判断——推理

D.感觉——知觉——表象

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3、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感觉、分析、综合

C.概念、判断、推理

D.识记、联想、判断

14、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

15、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

A.有用即真理

B.真理是有价值的

C.真理是永恒的

D.真理是万能的

16、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18、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观点是( )。

A.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B.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

C.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D.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

19、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二、多项选择题

21、按照列宁的概括,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个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

D.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法国启蒙思想

22、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

A.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B.垄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C.垄断价格不能增加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

D.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E.垄断价格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

23、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条主义

C.形式主义

D.实用主义

E.独立思考

24、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

C.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E.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25、垄断取代自由竞争的地位,但没有、也不可能消灭竞争,是因为( )。

A.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B.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而垄断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C.还存在着大量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还存在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部门和企业

E.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其内部的竞争也是存在的

26、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因为( )。

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E.无产阶级革命是为所有人谋福利的运动

2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无产阶级专政

B.唯物史观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国家政权

E.社会主义民主

28、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理论根据是( )。

A.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B.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C.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D.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E.无产阶级的反抗剥削的正义要求

2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由于( )。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

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E.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理想

30、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A.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D.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E.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31、金融资本( )。

A.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中居统治地位的资本

B.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所产生的资本

C.是在垄断基础上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新型资本

D.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在经济领域里进行统治的资本

E.是只控制金融业务而与工业生产无关的资本

3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E.普遍性

33、其他思想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

A.前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后者从客观规律出发

B.前者侧重于描述未来社会的细节,后者侧重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C.前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后者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E.前者着眼于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着眼于无产阶级的利益

34、垄断利润是( )。

A.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通过自由竞争而获得的平均利润

D.通过垄断价格而实现的高额利润

E.来源于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35、在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理解中,最重要的是( )。

A.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

B.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共同富裕

E.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3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

E.微观规制

37、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有( )。

A.法人资本所有制

B.职工持股

C.实施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

D.资产经济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E.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38、空想社会主义者(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E.发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39、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是( )。

A.唯物史观

B.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C.进化论

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E.剩余价值学说

40、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E.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三、问答题

41、简述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参看教材第236页)

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因此,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并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42、简述垄断利润的含义及来源。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段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43、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吗?为什么?

经济基础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基础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被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决定了经济基础并通过经济基础决定着全部社会生活。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45、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二因素。

所谓劳动力就是指的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人的劳动过程无非就是用脑力和体力的过程,即使用劳动力的过程。

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劳动力才成为商品。

劳动力商品的二因素包括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方面: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是为了实现劳动力的恢复再生产;②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是保证劳动力商品的延续;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必须的费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就是劳动力能够满足人们进行劳动的需要。对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练习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ss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