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通过听各种形式的讲座,以及名目繁多的培训。的确可以提升人们的认知,让我们知识面非常的广博,但问题在于认知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改变,知道不是得到唯有做到才能得到。在500年前的王阳明就看到了这个现象,于是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学问思辨,知行合一,儒教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不能理解书本的含义,不能有效的利用书本的知识仍旧陷入迷茫。无论形式有多么华丽,内容有多么繁杂,那都不过是变相的取悦头脑的心灵鸡汤罢了。
1)一定带有选择性跟针对性去接触新的知识体系
首先所以我们在参与这些活动以及知识付费之前一定要明白,要解决自己的哪些问题,最好将它写下来。这样你才能够有选择性的去学,有针对性的去购买。比如说我正在处因为失恋而导致的心情抑郁,因为创业而导致的焦虑,那么我就知道自己想要解决自己当下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当下是一个资讯泛滥的年代,大咖专家,层出不穷,各种理论观点光怪陆离,甚至前后冲突矛盾。如果无论什么知识都毫无选择的去接纳,毫无针对性的去吸收,头脑就变得像垃圾篓一样,只会制造更多的迷茫冲突跟问题,不仅不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多的问题。
2)不去接触没有操作说明书的理论体系
其次,很多的观点或者是知识付费的内容,它只是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它可以提升我们的认知,但是他没有方法。没有方法,就没法践行,就好比你到市场买了一个高级电饭锅,你通过广告知道。这个电饭锅煮出来的米饭,比普通电饭锅做出来的更加的香软可口弹牙,但是没有说明书,那么这个电饭锅就成了一个没用摆设。
因此你在选择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看他有没有附带有说明书,没有说明书的尽量不要去碰,因为那样跟你看三四流的言情小说没有任何的区别,只会让你的头脑更加的憧憬,短暂的头脑愉悦之后,接下来就是更加深沉的失落感,很多在参加培训后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3)选择符合自己能力的知识理论体系
一定要选择符合自己的理论体系或者是知识点。比如一个人26个字母都没有认全的情况下,让他去参加雅思跟托福的培训。就好比让一个7岁的小孩子去跑马拉松一样。那就太强人所难了,但这也是屡见不鲜的现象,他们只是盲目的相信自己头脑给自己的暗示。完全忽略了自己实际的能力。在意识疗法里面就提到了:当一个人的能力不能够支撑自己的欲望的时候,就会更加的痛苦。
所以意识疗法认为首先要觉知,一个人不自知的人,他学再多的东西那只不过是为了彰显自己,掩盖自己的自卑的心理驱动,当然如果你仅仅是为了抱着结识新朋友,拓展自己交际圈的目的,前去参加这些培训的话,那就另当别论。
知识付费是当下的趋势跟潮流,我们不能够逆势而为,但是在这个潮流之下,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以及觉知的能力,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能够被潮流所吞没,而要在潮流当中知行合一,将知识转化为自己游泳的本领,这样才能够会当击水三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