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英国作家菲利帕·佩里的《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看到这样一个观点:不要轻易评判。其实就是不要贴标签,不给自己,不给孩子,不给别人贴标签。
几年前,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我竟然被人贴了标签,得知后心里非常难受,后来就想开了,别人说别人的,我做我的,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别人的标签而做一些事情,我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运用同理心,我们也不能给孩子贴标签。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小孩子,年龄越小,变化越明显。弟弟现在一天一个样子,一个月就掌握一项新本领,三个月的时候弟弟翻身还比较费劲,现在稍不注意一个骨碌就翻过来。哥哥五岁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已经掌握,智力方面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暑假之前还不会写数字,假期稍微一教,一些数字已经写得有模有样了。
那么,怎么评价孩子,引导孩子的行为呢?
书中说:“描述你看到的孩子的具体行为,并说出你欣赏的优点,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笼统的评判。”比如,看到哥哥在读书,我可以这样说:“哥哥,你专心读书的样子真迷人。”哥哥画完画,我可以找出画得最好的来说:“哥哥,我好喜欢你画的这条鲸鱼,画得很大气,颜色搭配得也好。”
作者认为,赞赏孩子的努力,描述你看到的东西与感受,并鼓励孩子,而不要做任何评判。描述你的观察,并发现一些具体的特质给予称赞,远比“干得好”“太棒了”之类的笼统评语更鼓舞人心,也远比批评更实用。有时候哥哥贪玩不想读古诗,但是最后仍去读了,我可以这样说:“哥哥,你能打败贪玩的自己,坚持读古诗,特别厉害。”哥哥写数字的时候,我应该把最好的圈出来,并说:“哥哥,你这个3占格特别标准。”哥哥把床铺整理好,我会说:“哥哥,被子这样整理看着舒服多了,清清爽爽的,好想躺在上面。”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也是未知的,不要轻易评判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也不要评判孩子,阻碍孩子的成长。请把目光放在自己和孩子的行为上,因为我们是不断发展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