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108439/30f7428ebbfa1692.jpg)
公务员待遇怎么样?我只能说:发不了财,饿不死人;卡在档部,不上不下。
以我副科级科员为例,除去各类保险,每月到手4K,一年不到50K。有时经济形势不好,财政困难,发不下来工资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比如我市一个城区,目前就存在拖欠部分工资现象。
今年开始,每月增加考核奖1K左右。目前很多部门还没有落到实处,发到手里。而且坊间流传,因机构改革等种种原因,该奖可能取消。
也就是说,一年保底收入接近50K;顶到天上,撑破肚皮,吹破牛皮,最多不超过65K(请一线城市的朋友不要鄙视得太过明显)。其它的一个子都没了。当前情况下,除极个别不知死活的,绝大部分公务员都不会再有一分钱收入。县乡、村镇公务员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标准。
那为毛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简单说:那些人并不是因为当了公务员才有钱;而是因为已经有钱了才去当公务员。在父母家庭的帮助下,他们已经有了至少一套房子、一部车子、一个孩子、几份保险,以及一笔可观的存款或理财,具备一定的风险抵御能力,接近中产偏上水平,并不需要再为生活奔波,工资收入并不是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这样的人才有资格选择公务员这种稳定、体面的工作。
如果有比较丰厚的家底,公务员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那些家庭一般,凭自己实力考进公务员系统的平凡人来说,这只能算是一份勉强支撑的工作。
为什么这些人还要撑着呢?我们城市上班人员的平均工资大约3000左右,公务员的工资以4000计,比平均水平略高,并且高的相当有限,恰到好处。虽然日子过得不富裕,但满足了这些人的虚荣心,想辞职又觉得可惜,左右为难,犹豫不决。在踌躇中逐渐失去了离开体制的能力,于是慢慢安于现状,随波逐流,终此一生。所以,4000这个工资数十分科学,确定这个数字的人一定有很高的心理学和社会学造诣。
当公务员有前途没?前途太虚,就说实实在在的钱景。2008年我本科毕业到体制内工作的时候,月工资5000,每月给家庭1000;我一个堂弟大专毕业,到一家建筑招标公司实习,月工资2000,足够自用;我一个表哥三本毕业,闯荡两年后,到华为公司上班,月工资7000,但深圳消费高,每月都要家庭补贴。与他们相比,我洋洋自得。
10年过去了,时间来到2018年。我换了个工作,仍在体制内,年收入60K,上有老,下有小,钱真心不够用;堂弟跟着老板四处闯荡,年收入100K以上,依然干劲十足;表哥在华为,全球各地负责工作,年收入600K以上(不带分红),作为老员工,持有华为干股,在深圳两套房子,前年顺带让自己媳妇也进了华为,年收入也有300K。与他们相比,我仍然开心,主要是因为心态好。我媳妇常常为我感到不公,说我以前多么学霸,说我运气多么不好。
10年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异?2008年,我在体制内,四平八稳,每日写稿子到深夜,完成一篇汇报稿,颇有成就感;堂弟正在发愁毕业怎么找工作;表哥居无定所,不知前路在哪里。我稳定无忧,吃喝不愁;他们抛开所有,四处碰壁。几年后,我依然在稳定的环境中写稿子到深夜;他们终于找到一份可以稳定的养活自己的工作。再过几年,我涛声依旧;他们已在无数次失败中,不断更新装备,一级一级刷满经验。
2008年,刚到体制内,正是踌躇满志,大干一场的时候,因为年轻,自视甚高,还有与组织争一争的能力;过了几年,生活安逸,性子被磨灭了,能力还那样,跟组织对话时只能五五开;再过几年,自己完全变成乙方,彻底丧失与组织讨价还价的能力。早几年,想离开的时候,组织不让;过几年,习惯了这种稳定与安逸,已经离不开组织。
我始终觉得,基层公务员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保持公心,加强责任心,遵规守纪,就能干得不错。而堂弟、表哥他们,因为始终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不进则退,不工作就没饭吃,没钱花,虽然过程比较痛苦,但经过不断磨励,江湖经验越来越丰富,能力素质总体提升。
不要过多在意那种逆袭的故事。因为生活中大多数人,只是干一份工作,挣一份工资,过普通的生活。
所以,如果家里有矿,找份公务员工作,绝对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家境一般,还是不要被眼前的所谓稳定、体面等字眼迷惑。
等人到中年,有心无力的时候,等过上一眼望到底的生活的时候,再去后悔当初的选择。
年轻人,不要在本该吃苦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
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