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宛青扬
日更:1000/80
育儿反思笔记:
早晨。孩子们六点二十起床,有点晚。弟弟又为裤子抱怨几句(这条大了,那条短了)。搞得他心情也不好。这时,哥哥还赖在床上没穿衣服。
我看见这样,又本能地催了几声,让他们关注时间。 他们嫌烦,说话语气也不好:我知道了,烦死了,老催;我不要你说,我会做;不要你管了……
我就闭嘴忙早饭。期间,弟弟让我帮忙系裤带,我没说话冷着脸,没有帮。虽然当时没怎么生气,但我还做不到“像没有事发生”。
后来,早饭期间,孩子们主动和我说话,并过来抱我,拉着我的胳膊说:妈妈,好好啊,我爱你,以后不能和妈妈那样说话,不尊敬……
我顺势接受了道歉,后来,我们又其乐融融了。
晚上,我帮弟弟抄语文卷子(卷子被组长弄丢了)。也因为这我书没怎么看。孩子看卷子上那么多字,建议下楼复印,我想着还要等电梯、来回路上时间,还不如直接手抄,来得方便。也间接让孩子知道:“眼怕手不怕”,有问题赶紧解决。
卷子抄好了,弟弟一直抱着我,表达他的感谢,哥哥还帮我按摩了手腕(最近经常写单词,手是酸痛)。
晚上,我还对他们的写作业的认真态度,及时表扬肯定。哥哥两次问:休息时间到了吧?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说明哥哥也知道轻重缓急,也慢慢有了时间观念。就在他第二遍问的时候,定时器响了。我及时称赞他感知时间的能力慢慢在进步,而且知道轻重缓急了。
孩子听了,很高兴。继续写作业去了。
但后来,发生一件小事,我做得很不好。弟弟喝水,拿水瓶时,碰倒了旁边的玻璃杯。“啪”地一声,杯子碎了。我随口就说:怎么不看看呢?这么不小心?东西在旁边没注意到吗?……
弟弟默默扫着玻璃碎片,没说话。
反思:今天有进步的地方是:孩子做得好的,能及时有效反馈,给予肯定与称赞了。虽然还没形成“本能思维”,但至少在实践,在练习了。还有,做错的当下,能知道“做错”了,也已有了“弥补”的念头,该道歉及时道歉,对孩子说出“生气的深沉原因”。
做的不好的事,早上催促,唠叨。晚上孩子不小心打碎杯子,我第一时间就指责说教,就是在发泄情绪,一点实质性的“教育涵养”都没有。孩子也没从这件事上学到什么。
复盘总结:
1、慢慢减少催促、唠叨
催促唠叨也是常年来养成的坏习惯,发泄情绪的坏的“思维模式”,简单粗暴,用起来不费劲。好的方式也要有时间积累。所以,给予时间让自己慢慢改正。我可以记录每次的“催促唠叨”,“指责说教”等,或者录音。
这样能客观的看见自己的成长,哪天“说教多说教少”,当然也可以记录自己的正能量语句。这样一目了然,哪里做得好继续保持,哪里不好就及时改正。慢慢到了“正的多负的少”、“正的自然负的别扭”就是成长。
2、不是做人的错误,就该宽容,让孩子自然成长
关于碎杯子事件。这不是孩子故意的,那孩子就没有错。如果换成我不小心打破杯子,我也只“啊”地一声,就没了。事后,该整理就整理,该干嘛就干嘛了。但孩子在打破杯子的那一瞬间,不止有惊,还有“惧”。害怕我的批评指责,果不其然,我就批评了。
虽然从前我也宽容过孩子不小心犯的错误,有时反复无常,很不够。孩子有“惧”说明我做的不够。而且,孩子立刻动手收拾,这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
以后还是要多练习,遇事人为主,东西不值得。
昨日总结,今日实践:
1、不被时间控制,接纳孩子的“慢”
孩子在家,我整个身心要放柔和,不能把完成计划的“拼搏”精神,对时间敏感的态度,用在和家人相处的时光里。
2、客观形式表达
不能总是写写不足。我要用客观形式来成长。
今日实践:客观形式表达做的还不错。手写一封短信表达歉意和今天进步的地方。
对于时间的控制,也有所改善,“现在都几点了,你还怎样怎样”;“这么晚了,还聊天呢”;“已经几点几点了,你这个还没完成!”“洗澡能不能快点,都几点了!”……
类似这样与时间有关的句子,少念叨了,有事“本能”说了,后面会有意识地加了一句“柔和”说词,孩子想有情绪,也会及时被我化解。意识到自己“犯错”,这是进步的一个点,每天要多多练习这样的思维,和说些柔和的语句。
这项内容,每天还是要多复盘,直到养成“非暴力沟通”习惯。记住:孩子的精神才是主体,其它的先靠边站。

学习与自律复盘:
1、早起:3:00起床 醒了,索性就不睡了
2、写作:1965字,笔记一篇
3、运动:1万步
4、英语二:完成一道题,背80个单词
5、阅读:微信读书《真实的幸福》1.5h,纸质书《鸡娃宝典》0.5h
6、早睡:22:47 锁机睡觉
反思:今天任务都已完成,太棒了,我很棒!
有点不足的是:英语做了一题,与前两天相比有点少(心态变了,以前做一题都已洪荒之力,现在都觉得少了);阅读少点,晚上读书时间用来给孩子抄语文卷子了;睡觉晚了,孩子晚了我也跟着晚。
看那张截图,还是费了一点时间:知乎和微信。
午睡醒来,本来要在知乎上搜索“应用心理学”,但直接看了两篇文章(30分钟),不是技术性问答,而是那种吸引人有点编的故事,让人充会员的那种(幸亏让我充会员,不然我还把持不住)。
至于微信,昨天家人群里姐姐们时不时地发照片与视频(她们正带着孩子在海南游玩),我也会时不时地打开回复两句,虽然时间不长,但会打扰我正“专注”的状态。还有午睡后,我在公众号上看了两篇文章(20分钟),只是看了就看了,没有实质性的思考。总的来说,微信费了40分钟左右,其余时间是孩子们做试卷听力。
复盘与总结:好的继续保持。而且对于背单词来说,要大大地称赞自己。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碎片化时间来背:快走时,步行接娃时,甚至等待较长的红灯都掏出手机背两个,还有做饭时……
等等。孩子说我有点像《风雨哈佛路》里的丽兹那样刻苦了。电影里有一个丽兹边刷碗边看书的镜头。我挺高兴孩子能有这样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做孩子们的“学习模范”。
今日需要改正的点,以及今后怎样做:
1、做事中如有想法,先记录后搜索
昨天我正读《持续的幸福》,对于书中常提到的“应用心理学”感兴趣,有了念就上知乎搜,但打开,就被首页的两篇文章吸引,结果看完,也没搜“应用心理学”。然后再去读书,但脑子还会神游一会,没了搜索之前的那种“会神”状态了。所以,做事中有想法,先记录下来,完事后再搜索。这样不费时也能保持专注,高效率完成。
2、微信尽量不打开,固定点看信息,需要学习再打开
微信确实是一个“鸡肋”软件。以前没有它的时候,我们也能生活。但随着它的普及化,现在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它看似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无形也占用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有时看似好多红点信息,看似好多要回复,其实大都是无关紧要的“费话”,如果真有急事,肯定电话解决。有时我们常进行的与亲人好友的“视频聊天”,也常是“没事找话”状态。
我常打开微信是饭店时间。虽然这时间不冲突,但有时会“延后”,对接下来的事情有影响,而且精力有限。当看了信息,或者公众号文章,我会“想的”,其实大脑还停留在“微信里”。这个就不只是“看”的时间了。
微信除了实质性的,其余的都可以等等,甚至不看。该退的群退掉,该删的人删掉,有事尽量打电话,一个软件只是工具,我们不能成为它的“工具”。
3、保持积极状态,完成总比没做好
虽然今天英语二和阅读时长不多。但每天去做这些事,已经不容易了,别对自己太苛刻,别要求太完美。计划常会被“意外”打断,这很正常。别把“正常”当“反常”,只要每天能做到,不管时长多久,都要满足、快乐。告诉自己:你正在改变,你很棒!
昨日总结,今日实践:
昨日总结:别想着下周暑假可能就坚持不了,做不了这么多事。想太多无用,不如用来认真做事,暑假自有暑假的规律,不焦虑不颓废,用心陪娃,尽量做事。
今日实践:确实不想了。如果有想法,随时记录下来,然后再去完成。如,该买的书提前帮孩子买好,和孩子沟通这学期的不足,以及暑假里该做什么,一起列计划等等。
现在我越来越不怎么焦虑了。有什么想法,不足,找时间动手做,就解决了。
作者简介:一枚热爱读书写作,热爱生活的全职妈妈。余生梦想:能写会读,成为孩子口中“还不错”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