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学习《发现最佳模式》的能力结构板块,文中的剖析,让我对写作的狂热冷静了不少。原本一门脑筋想要把写作变成职业,现在发现,目标有了,但是路径还需要搭建。这个搭建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前面提到兴趣要发展成职业,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你在兴趣点上,积累了足够多的能力。
仅有热情,兴趣很可能是三分钟热度,不仅消耗自己的时间精力,当它不能为你实现变现时,还会给你带来挫败感。所以,想变现,你还需要能力,尤其是可迁移能力。
古典老师文中把变现需要的能力,叫做素质能力,也就是胜任力。
文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很有趣,现在企业招聘,已经不注重职位描述而注重能力描述。企业会对做的最好的那些人进行画像,找出背后的胜任力,并以此为依据去比对新人是否合适,因为优秀的人底层能力是一致的。
所以有时候,招来的人即使专业不对口,或者没有经验,都没关系,因为他的能力结构,也就是胜任力结构是存在的。假以时日,一定可以做到优秀。
这也给我们一个提醒:搭建自己的核心能力结构,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因为这种能力是可迁移的,换一种职业或者换一个领域,只不过是把这种能力换了一种表现方式而已。
为什么埃龙马克斯做了好多跨界的事,在我们看来风马牛不相及,他都能做成功。因为他的核心能力是一致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这才是真正的斜杠。
好在,比起天赋、优势,我们的胜任力是可以被培养的、可提升、可迁移的,这给了我们更多的主动性,也让我们在变化的时代里,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能力结构。
我们可以运用刻意练习的方式,对某一两样能力进行培养,逐渐形成小的闭环,然后再对此进行迭代。那么,我们的能力搭建平台就一直存在,我们自身也是不断升级的抗变化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