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听《最温柔的教养》这本书,很感兴趣,题目就一下子吸引了我。什么是最温柔的教养?就是你在情绪上、说话上、态度上对待孩子的需求特别温柔,但在坚持原则上,使用的方法上又很坚定,这就是又温柔又坚定的教养。
要想温柔,就得说合适的语言,作者说合适的语言像学外语口语一样,只要你坚持练习,说着说着就自然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嘴里面说出来的就是教育中最恰当的话。书中有一个概念叫作“1°”的变化,1°看上去很小,但它却是一个方向性的改变。开始时微乎其微,但你坚持五年、十年、二十年,就会发现,自己通往的目的地就不一样了。哪种方法能够引起这个1°的变化?就是我们说话方式。每个家长对于孩子的说话方式各不相同,一时间难以改变,不过每天只要有1°的变化就行。当我们对自己宽容了,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孩子变了,亲子关系也改变了。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妈妈你爱我吗?”这时候的我们可能会表情僵硬地说:“你怎么会问这个问题?我当然爱你。”家长这样的回答是不恰当的,而应该看着孩子说:“当然爱你了,我愿用我的一切来爱你”。这样说对孩子很重要。因为母亲看向孩子的目光,对孩子来讲,就是他一生自信的基础。孩子仰望母亲,在母亲的眼睛中看到自己,他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孩子小时候跟妈妈的关系,就是他长大后跟世界的关系。小时候妈妈对他温柔以待,长大后他就相信世界会对他温柔以待,他的心中会对世界充满信心。
妈妈情绪不好时,孩子有时候会问:“妈妈,你生气了?”这时候的我们可能就搪塞过去说:“没事,我挺好的,你不用管。”实际上孩子对情绪是特别敏感的。越小的孩子,他对语言不太理解,但他对情绪会抓得越准。所以,他看到妈妈明明不开心,却说没事,他就会想:“可能是我的错,是因为妈妈不喜欢我,才不开心的。”所以如果孩子问妈妈生气了没有时,我们要坦诚地跟孩子说:“妈妈工作上出现点问题,心情不好,需要沉静一会儿。”直白表达,孩子更能接受。跟孩子在一起玩得开心时,我们可以说:“有你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幸福。”经常用这样口语化的语言练习,不但能表达心中的爱意,还能建立情感链接,治愈我们自己的人生 。
家长带孩子逛超市时,孩子会闹着买玩具,如果事先没有约定买,家长会生气地吼叫,拉着孩子离开,而孩子呢!愁眉苦脸、极不情愿地跟着家长走。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其实孩子能跟着家长走,说明已经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没买玩具出来了,这时候的家长不需要说太多,只要说一句“看起来,你真的很想要那个玩具。”
所以当孩子难受了,遇到求之不得的事,家长可以说“你真的很想要,可是要不到,妈妈理解你,你真的很难受。”家长不需要把孩子的情绪一下子从负面情绪转成正面情绪。
允许对方的情绪,就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温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