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科举制度的兴衰

科举制度的兴衰

作者: 金马门闲客 | 来源:发表于2022-03-06 19:47 被阅读0次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该制度于隋朝创立,唐朝发展,宋朝完善,明朝大改,清末裁撤,共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科举制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萌芽状态,但正式确立是在隋文帝时期,形成了进士、明经两科取士的制度。唐朝时期又增设了武举,文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唐朝时期,科举与门阀并重,引发了文学吏治之争和朋党之争。宋朝时期,门阀士族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度成为了主要的选官制度。宋朝时期,科举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第一,创立殿试制度,改过堂和谢主司为朝射,创立特奏名主动,变恩归有司为恩由主上;第二,锁院以防请托,别试以避亲嫌,实行按榜就座、继烛之禁、狭书之禁、传义之禁和代笔之禁,以严格考场规则;第三,禁公荐、罢公卷,一切以呈文为去留,设封弥誊录之制,分等考第、多级评定,以保证公正准确地评定试卷;第四,扩大应试范围及录取名额,规定解额和省额,殿试不黜落,以保证择优录取。程朱理学出现之后,对于科举的影响日益显著。明朝时期,确立了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以八股文为考试形式的科举模式。清末新政时,为培养西学人才而废除了科举制。

    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余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的设立是为了打击门阀士族,将任免权收归了朝廷。宋朝改革后,皇帝进一步控制了官员录取,及第授官是其高峰。第二,深化了官僚政治。春秋战国时期,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但是,门阀士族的出现使得官僚出现了贵族化倾向。科举制的发展冲击了门阀制度,使得官僚政治进一步深化。第三,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九品中正制实行后,官僚任命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但科举制打破了阶层的壁垒,开创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局面,为底层提供了上升通道。第四,促进了士绅阶层的形成。科举制成为了官民之间的通道,也促成了二者之间的缓冲地带——士绅阶层的形成。士绅阶层既有功名,又生活在民间,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五,文化氛围大幅增强。科举及第使个人荣耀,也使得文化教育与科举制度紧密联系了起来。世人皆以读书为荣,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氛围。这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文化教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科举制的弊端也对中国历史造成了负面影响。第一,科举制有着荒废实学的弊端。自科举制创设以来,科举考试内容就与行政事务无关。理论与实践之间本身就存在着距离,更何况考试内容与实际工作毫无关系。因此,科举官僚多无法处理行政事务,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非理性执政”。唐朝时,这种模式就引发了文学吏治之争;明朝后,八股取士所选拔出的官僚更是无法处理政务,造成了吏员和幕友队伍的庞大和对政事的干涉。第二,科举制有着钳制思想的弊端。科举制形成的年代,是新儒学发展的时代。此时,法家的愚民思想已贯彻到科举之中,限制了考生的思想。在鸦片战争后,此种弊病愈发明显,无法选拔出能够应对复杂形势的人才。因此,在清末新政时,科举制走向了衰落,最终被废除。

    科举制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考试制度仍保留至今,对今天的人才选拔仍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该如何设计,仍值得今天的我们深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举制度的兴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ew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