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军事战VS经济战?贾诩的谋虑

军事战VS经济战?贾诩的谋虑

作者: 格向致 | 来源:发表于2023-04-23 14:24 被阅读0次

    曹操有着清晰明确的政治目标,就是要定鼎中原,统一国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击败孙权摧毁东吴,进而消灭蜀汉。只有如此,才算是国家的统一,否则就算偏安一隅建国,也不能算是天下大一统。曹操在打败刘琮之后,就准备进攻东吴。

    苏辙在《贾诩》中记载了曹操就攻打东吴之事问计贾诩一事。“曹公入荆州,降刘琮,欲顺江东下,以取孙氏。贾诩言于公曰:“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闻,兵势盛矣!若因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江东可以不劳众而定也。”公不用其计,以兵入吴境,遂败于赤壁。”

    战争是门学问,自古以来都有很多能人志士研究,不论提出什么方法, 最终都是探索如何赢得战争。但是任何一场战争,最终都会有输赢,都要分出个你死我活。既然战争关乎生死,人命关天,就必须慎重、冷静、克制。

    要发动战争攻打东吴,必须具有军事优势。否则,盲目开战的后果不堪设想。在曹操在发动攻打东吴战争之前问计贾诩时,贾诩的话有两层意思:“第一,曹操打不赢这场战争。第二层,可以用经济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瓦解东吴。”不得不说,贾诩的计策非常毒辣,看得准,筹得深。

    首先,曹操打不赢这场战争。贾诩为什么认为曹操打不赢这场战争呢?孙子兵法中有关战争输赢时指出,“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如果没有通盘考虑,充分准备,很难赢得战争的胜利,除非对手犯错误。当然孙权不是一个轻易犯错误的对手,更需要用兵慎重。曹操占据荆州,迫使刘琮投降,想要顺长江东下,来攻打孙权。在攻打之前必须要对己与彼在道、天、地、将、法上进行分析,做个swot分析,至少是sw分析。

    贾诩肯定对曹操军队和孙权做过评估。曹操优势是打赢刘琮,占领富庶的荆州之地,士气高昂。劣势是曹操远途作战,尚未在荆州实施稳定的统治,就不能得到稳定的税收,一旦开展加重税赋,会导致荆州人民内部暴动;另外,曹军皆为平原人,对水战打法缺乏充足经验。

    孙权占据地利,而且还有百姓安居乐业,政通人和,在军事上与孙刘联军,壮大军事实力。孙权是防御方,他更具有粮草、兵力补给、交通运输上的优势。弱势可能就是兵力不及曹操。

    通过优势劣势对比,贾诩不建议曹操攻打孙吴,而是建议曹操在荆州实行治理,以经济持久战瓦解对手的统治根基。

    其次,用经济持久战实现军事目标。实现军事目标的手段是多样化的,未必只有直接硬钢地打,还有经济、精神手段。春秋时期的在齐鲁之战中管仲的经济战就是一个经典案例。经济持久战就是以经济为武器瓦解对方的统治根基。

    贾诩建议曹操利用开明的治理和经济发展赢取民心。政权统治的根基是老百姓,一旦东吴百姓看到曹军兵强马壮,所占之地富饶,人民安居乐业,这必然会击垮东吴百姓的信心。只要曹操以及曹氏子孙能长期按照贾诩的计策统治楚地,就可以刨孙吴政权的根基,瓦解孙权的统治。这是用时间换空间的打法,损失最小,而且收益最大。

    但是曹操为什么不愿意采取贾诩的计策呢?与其说曹操没有认识到经济持久战的价值,还不如曹操着急。毕竟那么能在有生之年实现统一大业,这是曹操的梦想。

    贾诩是曹魏阵营中的“大清醒”,即使不用诸葛亮的羽毛扇也能非常冷静。苏澈对贾诩的理性十分肯定,他认为贾诩能不受军情意外因素影响而理智行动。那么贾诩为什么能够冷静和理性呢?因为他懂得战争的基本结构,知道赢得战争的结构性因素。在曾仕强看来,这就是明理、无我。只有明理,懂战争的结构性,才能为实现长远的政治目标做充分的准备。只有无我,才能保持冷静,克制自我,充分算计。否则一切努力,都会失败。

    贾诩展现了超高的系统思维能力。他看到了经济与政治、人民之间的系统关系,能从系统关联中找到办法。以政治带动经济,以经济瓦解对方的政治。如果曹氏统治者能坚持次策,就能达到兵法中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顺便说一句,很多评论家都说贾诩只谋自己利益,不顾他人死活,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的经济战是以伤亡最小,百姓牺牲最少来获取军事胜利和政治目标。但就贾诩的上述计策,又何尝不是能照顾苍生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军事战VS经济战?贾诩的谋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fy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