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抱怨?
抱怨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是“自我欲望”未被满足而产生的嗔怒之火。从心性上来说:就是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利我为主,而没有去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和看待问题。
就比如拿境来说;
当外部环境利益我们时,就会生起欢喜心,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天堂。为什么会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天堂呢?因为它满足了我一切的想法、顺从了我一切的需求。
倘若外境对自己不利,反而会阻碍自己,这时心中就会生起抱怨之心、嗔怒之火,为什么一切都不能如“我的意”(只自己的贪欲之意),瞬间就会诅咒和抱怨这个世界的,觉得这个世界就是人间地狱。
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其实道理很简单;
一个是顺应了自己的欲念,
而另一个是忤逆了自己的欲念。都是以“我”为中心而产生的。
这又有点像夫妻之间,如果你的另一半能满足自己欲念的所求(不管他/她愿意或不愿,只要能满足自己就行,因为当你要求的时候,你只看见了自己的欲念,而没有看见自己,亦没有看见他人)。你就会觉得他/她是好的一半,觉得家就是天堂。但是一定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欲念所求,心中就会生起嗔怒之火,生起嗔恚之心,就会对另一半行恶行或是恶语。就会开始抱怨另一半的诸多不是,于是父夫妻之间的争吵、离异亦就跟着出现了。而家也不再是天堂,而是地狱了。
这种抱怨之心不管是对朋友的抱怨、对同时的抱怨、对客户的抱怨、对老板的抱怨、甚至是对父母、对孩子的抱怨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满足“我”(假我)的欲念而起。
那要如何放下这样的抱怨之心、抱怨之火呢?
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把“我”放下,怎么放下呢?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没有你地球照样转、别人照样活,就是不要太把“我”当会事儿了。这个意思是要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人有任何义务或是责任去为了“我”做任何事,当然除了你自己。
所以佛说;寻找爱你之爱,而非爱你之人。
寻找爱你之爱,是告诉我们要向内求,不要攀缘。如果你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那就自己打扫。如果你喜欢可口的美食,那就自己做。如果你想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那就努力提升和精进自己。如果你想一个温馨的家,那你首先就要爱它、为它负起责任、用爱和行动去浇灌它,而不是只要求你的另一半来为它付出。就如同养育孩子,它不是父亲或是母亲其中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彼此都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的行动。当我们为自己所爱之时付出努力和行动时,爱就会慢慢装满我们的心灵,它会慢慢滋养我们的灵魂和生命,到那时你不仅可以好好爱自己,亦可以好好爱他人。
而寻找爱你之人是外求,是攀缘。我们所求的一切都希望别人来满足自己的欲念,一旦他人无法满足自己的欲念(爱、物质、经济……)时,我们内心就会痛苦(贪欲之苦),就会开始抱怨(嗔怒之火)。就会无法体会到生活中的爱(爱有两种;一种是找不到自己的生活所爱,就会觉得人生无意义的厌世之念。另一种是觉得自己不被世界所接纳,被世人所抛弃,就会一种愤世之念)。不管是产生何种念,都是一种痛苦。所以佛又说:嗔怒犹如掌心点火,我们总想把它扔给别人,但,在那之前,它会灼伤自己。
所以佛给我们开了一个药方来治愈我们的嗔怒之火(即抱怨之心)。那就是——放下
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贪嗔痴慢疑、放下付出后想收获的心,随时觉知自己的起心动念(如果我们做一件事的目的是另有所图,那看见行为背后的这个念头后,就不要去做。这就叫放下)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以欢喜心、慈悲心、感恩心去接纳生活中的一切人、一切时。那你随时都自在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