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两个朋友在聊天,是为了买车子的事情。A君说没钱只能买个三十来万的车,还要月供一部分。B君就讲,既然没有那么多钱就买个便宜一点和就好了嘛。A君就讲,车子太差开起来体验感觉不好,比如说从坐上车的那种舒适感,再到触碰到车内座椅的一些手感,给油与刹车那种驾驭感都会大打折扣。A君还讲到,他是一个宁愿花高价钱,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自己不喜欢,哪怕免费送给他,他也不会要。
以上这个小故事比较有启发意义,给了我一些思考。我想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品味吧。A君性格沉稳,平时穿着方面都比较讲究,上班都穿皮鞋。B君性格随和,平时穿着比较随便一些。他们的工作岗位一样,我想收入应该也不相上下。
我不是说B君没有品味,只是说A君显得更注重品味罢了。品味两个字说出来特简单,但是做起来是相当不容易的。它体现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为人处事方面。那么,人与人之间什么会产生相对较大的这种区别了?我想从一个点来分析,那就是人生阶段性的塑造。
首先,是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每个人一出生,我们都可以认为他是没有品味的,因为一出生就只知道哭与吃,并且每当大人吃饭的时候就拉尿。慢慢的,有了一个有品味的妈妈,每天给你讲故事,和你做游戏。教你说话走路,在不知不觉中你已长成了一名要上小一的学生,这六年下来,你在妈妈那里学到了许多,学会了分享,学会了自已的事情自己做,玩具归位,摆放整齐,学会了关心他人。当你和同龄的小伙伴在一起,你会主动分享,不吵不闹,并且很有礼貌。人家一眼就可以看现来,你就是个有品味,有修养的孩子。
然后,是整个的求学生涯。长达数十年的求学生活,这也是塑造我们品味的转折点。一个老师、一门课、一次问答、一篇文章等等,都能引发我们的好奇心,从而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比如,中国的唐诗分两派,一派是李白,诗体飘逸浪漫,才气纵横。另一派就是杜甫,格律谨言,忧国忧民。不同的兴趣与价值观把我们引向两座不同的高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首先是模仿,学到一定的量之后才是创造。学历史,在那古香古色的历史长河中领略悠久的文明。学数学,摸清世界一切存在的规律,叹服于自然的鬼斧神工。学艺术,推开那扇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追求更高的真、善、美。
艺术之乡最后,开启自己的生活之旅。一个人,一个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个想法许多人都有过,只是有些人走出去了,有些人还在等待。有人说生活压力太大,优雅不起来。有些人再忙也要把生活过精致。比如大家闺秀郭婉莹,她是大富商郭标的四女儿。从小锦衣玉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接受了常人没有的教育,她选了一位有才气的老公。但是,生活常常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他的老公不幸得病早逝,留下一大摊烂事,让她一个人扛起。她从不在儿子面前展现苦难和抱怨生活,她给儿子带回一只小鸡,让他好好抚养,虽然在过去,她们家宠养的是德国名犬。由于家产与首饰皆被充公,她只能蜗居在一个7平米的亭子间,屋顶破漏,冬天一早醒来,她脸上总是结着霜。“睛天时,阳光会从破洞里照进来,好美。”但婉莹总是这样的看待生活。
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是资本家的女儿,婉莹被强制劳动改造,锤石子从满手血泡到变成手茧、挑河沙从满肩血皮到变成硬痂、大冬天剥大白菜剥到手指变形。生活即便如此困苦,她也要活出一派诗意。没有蒸具,她用饭盒也要蒸圣彼得堡风味的蛋糕。没有烤箱,她用铁丝也要烤香脆可口的吐司。没了茶具,用搪瓷缸子也要天天喝自制的下午茶。朋友问她,都这样了,你怎么还那么讲究?她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的样子。
婉莹认知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物欲横流。请做一个有品味的人,优雅的人,时时保持内心的那份强大与从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