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是什么?礼让是一种中华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我国就一直在弘扬礼让这个高尚品质,可“礼让”为什么能流传到现在呢?因为它可以使得生活更美好。
我们都读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中,孔融才6岁,就懂得将大梨让给哥哥姐姐,小梨留给自己的道理,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孔融却说,自己还小,理应吃小梨,他是一个多么乖巧懂事的孩子啊,所有人就很欣赏他。
礼让还能使得气氛和谐,心情舒畅。曾经在站点前,公交车一来,人们就一窝蜂似的推搡着涌进车门,经常不小心出一点事故。而现在,人们在站点前总是自觉地排成一队,等在站牌前。公交车进站后,人们按照刚刚排好的顺序不紧不慢地上到公交车里。全程没有喧闹,只听得见脚步声和人们投币或刷卡的声音,随后便有序地找着座位坐下,没有座位就扶着把手站在台前,一点怨言都没有。
当在图书馆借书时,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想借同一本书,而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动起手来。这样不仅借书的双方心里难受,旁边看书人也觉得很吵。可要是两房能够互相谦让,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其中一人向另一人笑笑,把书叫在他的手里,请他先借,另一人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将书一递,又递给第一个人……最后,这人终于答应下来先借,两人也结成了好朋友。这难道不好吗?
礼让是一种高尚美德,要是全世界的人都做到礼让,那就不会有各种各样的国际冲突了。那时世界太平,争论几乎不会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会礼让,每天的心情就会变得舒畅愉悦,生活也将变得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