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学记》的第四五六三个小节。
认真研读了三个小节的内容,耳熟能详的教育经典语录也迎面扑来。我在想,原来读《论语》也好,现在读《学记》也好,里面关于教育的论述真的非常经典而且很富有哲理性,即使放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中去使用依然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智慧,值得我们后辈去不断研读学习,在先人的肩膀上去思考教育的问题,我想这是我们的荣幸,我们更应该高度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以老祖中的经典教育思想为武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从而更好地为孩子们、为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我任教的第十四年,这几年我感受到自己的思维被困在了原地,更加把时间精力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思维的固化让我开始变得焦虑浮躁,现在想来很是惭愧。教育本来是一件四通八达积极向上的事情,却让我自己走进了死胡同。
现在反思自己,也是因为这一阶段没有认真读书思考拓展自己的思维的原因,很多时候一旦我们的思维固化了,我们很难走出来。就像第四节说到的那样: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不够,我们也不感到困惑,我们总是自以为是我们是对的,我们用几十年前学到的知识教现在的孩子是正确的,孩子学不会就把责任推给孩子,说一届孩子比一届孩子难教,无可救药的是孩子们还是不思进取的我们呢?
教学相长,这句话我们所有老师都知道,那就是在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我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从教学中学习、从理论专著中学习、从老教师的经验中学习、从孩子身上学习,我们和孩子是相互成全的关系,我们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他们也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比我们更加宽容更加善良,充满纯真童趣,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老师跟着学习的。我们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蹲下身子和孩子平等对话,我们要对孩子充分尊重,知道我们和他们是相互学习,相互成全的。没有他们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教育生活才感受到价值和幸福。
在第五小节中提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我在想这个和我们的教育大计百年树人有共同点的。教育并不应该是功利性的,作为老师我们一定不要纠结于孩子的学习成绩,用学习成绩来衡量评价他们。因为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学习或者学业只是他们人生的很小一部分,即使有些孩子在学业上走不下去,我们凭什么断定他们的人生就那样了呢?恰恰相反,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无限的,我们不应该用成绩来决定他们的未来,这就需要我们从这种落后的思想中走出来,要相信无论如何,只要孩子们善良真诚、脚踏实地,每个孩子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这就需要我们用全面的眼光看带孩子,把孩子当成大写的人来培养,关注他们的品德教育、关注他们的习惯养成、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不要用功利性的眼光看待教育,否则我们就是一群不合格的老师,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一生,做他们生命的朋友,帮助他们一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即使他们有了任何困难我们都可以无偿地去帮助他们,相信这样的教育才是最美最幸福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355431/da2ca2012681f67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