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厌恶了QQ小企鹅的闪动,开始关闭对所有人可见的空间;淡忘了微博,甚至连登录密码都不记得了;又一头投入微信的世界,开启朋友圈。
但大约是周遭的人太过于勤奋,时刻记挂着工作,外出开会办事经常遇上要加微信的人,渐渐的,扫码加微信成了继交换名片,互留QQ后最风靡和便捷的社交方式。于是乎,微信的好友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越来越远离好友这个定义。
什么是好友?可以一起撸串猛灌啤酒,可以一起吹牛不打草稿,可以一起哭天抹泪开怀痛骂,可以一起追求理想合而不同,可以彼此心有戚戚,可以相互鼓励支持……定义很多,但唯独不是朋友圈里的定义。翻翻通讯录,有多少人可以对之不加掩饰地吐露情绪?又有几人会真正在意自己的感受?大家最常做的,多是在圈里开启旅游摄影大赛,美食摄影大赛,亲子教育大赛,拉票大赛,祈福大赛,以及转发大赛。比如:这样式的,以及这样式的。
面目可憎朋友圈 面目可憎朋友圈有多少人一边骂着商家的营销一边自觉不自觉地被裹挟在这滔滔洪流中无法自拔。又有多少人面对并无可共情的群发消息,朋友圈,只是本能地伸出食指点个赞,或者发个感谢的表情?于是乎,“爸爸,我思念您,清明来了”跟“今天老板给我加薪了”的获得感都是一个赞,这就让人很困惑了!
面目可憎朋友圈所以,朋友圈还是朋友圈吗?
当我发一条zhuangbilitity的朋友圈时要反复斟酌要屏蔽哪些人时,当领导在群里艾特我说要发微信做地推还要检查发圈情况时,当我受了委屈要发泄一下却要先考虑别碎了某些颗玻璃心时,这个圈已经死了。所以,祈福,转发,摄影大赛,假装生活很美好是最保险的。微信朋友圈,就这样成功华丽变为新型社交面具,妥妥地戴在大家的脸上。
这个面具,不出意外,还会戴很久,很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