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建设发展了几十年,像政府和央企、国企这类不差钱的,很多系统购买的原因之一就是“消除数据孤岛”。这个口号喊了几十年,结果系统是越来越多,数据孤岛也越来越严重。就像给裤子打补丁,哪里破了个洞,哪里补一块,到最后补丁越来越多,但裤子却没法穿了。
看了很多文章,大家对于解决数据孤岛问题都是浅谈即止,今天跟大家一起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消除数据孤岛这么困难?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探讨。
可能有朋友经常听说这个词,但对概念还不清晰,我这边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是数据孤岛?
看上面这张图,应该就能明白。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同业务部门使用的系统不同,数据存储的方式、地方都不同,这就导致了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共通,最后这些数据就变成了一个个孤岛,毫无关联性。
数据孤岛又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物理性数据孤岛:不同部门的数据相互独立存储和维护,彼此间在物理层面不互通。
逻辑性数据孤岛:不同部门定义和管理数据的方式不同,跨部门合作沟通成本非常高。
为什么会出现数据孤岛?
想要搞清楚数据孤岛产生的原因,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软件行业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单机工具软件阶段
最早的软件就是单机运行的,而软件产生的数据也都是采用各自的数据格式存储的,甚至大多数企业级数据还会进行一定的加密处理。很明显,每个单独的文件与生俱来就是孤岛,可以说有了软件,就有了「数据孤岛」。
数据库软件阶段
数据库软件逐渐发展,就开始采用应用与数据分离的系统设计,各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但这个阶段仍然采用集中式数据存储的方式,数据标准不一,所以这个阶段数据库之间仍旧不能形成互通。
分布式软件阶段
随着软件设计架构的变动,数据开始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不同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能够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对外作为一个整体提供存储服务。但这类软件的出现,主要目的是解决数据存储的效率和安全性问题,对于不同系统数据的共享交互帮助不大。
云计算软件阶段
软件发展到今天,基本上属于进入了云计算时代,数据存储都采用了分布式云存储数据中心。在这个阶段,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和交互的可能性增大了,但真正要实现数据共享还牵扯着政策、提质和利益的关系。
弄清楚了发展阶段,我们也很能够明白「数据孤岛」产生的原因。最初的原因是单机工具软件与生俱来的弊端,那为什么到云计算时代仍然会存在数据孤岛呢?核心的问题是,不管在哪个阶段,各个系统在设计的时候都是聚焦业务系统本身的,而很少考虑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交互和共享。
所以,「数据孤岛」的产生既是业务系统的问题,也是人的问题。
国产化大趋势下,测评了国内知名的几大软件,最后还是选择了FineReport。如果你们公司目前「数据孤岛」问题很严重,但还没有思考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那我建议你继续看下去,FineReport既可以解决系统的问题,也能解决“人”的问题。
从系统层面来说,FineReport能够实现整合各个业务系统数据的功能,作为一个纯 java 软件,跨平台兼容性非常好,能够和各类业务系统进行集成。比如打通销售部门和库存管理部门的数据,库存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销售订单情况,及时备货,防止出现交付逾期现象。
其次是数据标准,FineReport能够直接设置填报标准,直接填报数据。从实际操作来说:数据填报页面开发者开发完一张填报模板后,将填报模板链接分享给30个基层单位的填报人员,他们就可以直接在网页上填写数据,在满足开发者设置的数据提交格式要求后,就可以成功提交数据,数据能够按照一定规则汇聚到大数据共享平台。
最后是解决“人”的问题。
业务部门只关心本部门数据和利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有在触碰到痛点,比如需要跨部门取数的时候,业务部门才会觉得数据不通的痛楚。这个时候,他们往往直接给IT部门提取数需求,然后不停地催促,压根不会思考“能不能打通两个系统”这种问题。
整合系统数据本就是IT部门或者说CIO思考的事情,CIO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业务部门更规范地使用数据和提需求,如何赋能业务。
FineReport在业务层面,能够通过制作各种业务分析报表,加速业务决策的精准度和效率。
生产部门
第一步是整理数据指标体系。
第二步是建立生产管理驾驶舱。
营销部门
第一步是做好计划分析、执行监管和销售运营,帮助营销部门打通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及时反馈运营风险和市场变化的洞察。
第二步是构建营销分析类大屏,辅助业务决策。
财务部门
第一步是根据财务分析的板块,梳理财务部门的指标体系。
第二步是根据财务部门的需求制作相应的分析大屏。
篇幅有限,关于大数据决策平台具体的建设方案这边不一一展示,大家可以自己下载下来阅读,除了建设理论,还给大家整理了实践案例,建议大家阅读,少踩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