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肖说人人都会说过类似的话吧,但最起码,应该人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过类似的想法。
这就有点像是,多年后,在我们回首大学生活的时候,常常会想,“要是再给我一次上大学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读书,积极锻炼,参加各种考试,要么尽早的去单位实习,要么尽早的去考研考公……”
我不会向他们说,我也没资格向他们说,类似——即便你现在,去做那些让你后悔当初没有做,没有好好做的事情,也不晚啊!
因为,我自己也没有做到,即便,你让我回到多年前的某一天,然后,让现在的我对曾经的我说,你应该这么做,不应该那么做。自觉,我依然会按照我当时当刻的想法,我行我素,或是,有可能有个三分钟热度,然后,就放飞自我了。
当然,我知道仅仅是表述事实,通常情况下,意义不大。就像是只说问题,却不给出解决方案,却不去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那好像我写这篇文章,就没多大的意义了。
所以,为什么“即便你早知道了,也无济于事呢?”
首先,我想我们之所以会出现“如果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的幻觉,其实是因为,我们都在不知不觉的做“滞后判断”。事后诸葛亮谁都可以做,拿着现在已然发生的事实,去与过去做比,谁还不会呢?可若是让我们在事前,做出预测和判断呢?很可能,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翻车。
又,为什么我们或多或少的都出现过类似的幻觉呢?因为,这玩意实在是太刺激我们的神经了呗!那个已然发生的事实,让我们误以为,我们其实是有机会把握住的,进一步幻想,若是自己把握住了的话,嘿!那现在自己的生活绝对会惬意许多。对自己的神经做些短暂的麻痹,这似乎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对自己现如今的生活,还有诸多不满。可是不得不承认,这种白日做梦般飘飘然的感觉,的确挺爽的。
此外,我觉得这又和一个人的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你是否笃信那件事一定是对的?进而,更为重要的是,你是否敢于用行动去证明你的笃信?甚至,最为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无论这个世界给予你的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你是否都会依然执拗的坚持下去?
其次,我觉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肯定是不会有这种认知,这种觉悟的。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无非是显得比别人用功了那么一点点而已,可实际情况,我却心知肚明,类似那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状态而已,甚至,可能连此般水平,也更可能是我高估了自己罢了。
实话实说,我那时候还真就没有一件笃信的事情。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我从没有在一件事情上面,投入足够长的时间,别说什么三年五年了,三个月五个月好像都很少很少。所以,没见成效的我,自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
也许,也真的就像是一本书中说的一样,人越是在年轻的时候,越是急功近利,至于执着呀,耐心呀什么的,似乎和年轻人一点关系也没有。
那第二个问题是——如何避免这种幻觉的出现呢?
我的答案很简单——把你的思考投向未来。对,就是把“如果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换成,究竟有什么事,是只要我去做,去长期持续的做,在未来,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呢?比如,现在的你种下一颗种子,三年五年之后,它一定会茁壮成长,且也很有可能会长成一颗希望之树。
另外,跳出这一问题来看,“早”对于一些小伙伴来说,的确挺重要的,但是,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另外一个字“久”。在正确的事情的前提之下,做的足够早,不一定保证你会有所收获,但是,做的足够久,一定会保证你有所收获。
不仅如此,如果你做的足够久的会,同样也会剔除你“早知道”的幻觉。因为,你不会顾及什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那一套,即便,那确实是一个机会又怎样。因为,谁也不可能厉害到,可以抓住任何一个机会。而对于你来说,由于你手中有一件,甚至多件做的足够久的事情,所以,至于其他什么所谓的“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以及诸如其他所谓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无视又怎样?放过又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