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看了第一章后使我感觉有很大的触动,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是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二是据此内容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三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它是让我们一起走进有效课堂,攀登理想境界。
每个老师都曾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课堂。虽然他们对理想课堂的描述各不相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理想课堂是让我感觉遥不可及的,但是我愿意去一步步地成长,在大多数老师的眼里,理想课堂的特点是:真实、和谐、简约、智慧、有效(高效)、灵动、人文、充满爱意、富有诗意、体现创意的,让我们跟随新教育的步伐一起追寻我们的理想课堂。
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究竟为哪三重?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这可以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干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知识——真理”,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即从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课堂,要求课堂。这和目前很多有识的教育专家、学者呼吁的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实施生命化教育应该是相通的。
干老师他证实了这样一个真理:只要用心体察,任何一个汉字,任何一个词语,任何一篇普通平凡的课文,因为系前人匠心所运,所以,都并非是平淡无奇的一堆文字,而是心灵的一次次运筹,是思维的一次次锤炼,是漫长字词史的一次独特运用。一定要认识到课堂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增进能力,同时也是情感、精神发生和孕育的过程,学习着知识也就是学习着人生,创造着知识也就是创造着自己。
理想课堂,就像地平线一样,它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也许永远也未必能达到。因此,我认为“构筑理想课堂”体现的应是我们的一种追求。要改变现有课堂上,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