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个很好的答案: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现在很多年轻人,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房间里四处都是随意乱丢的衣物,;冰箱里随便翻出点食物就是一顿饭,忙于工作,早就忘记了什么生日、纪念日。
一边抱怨着生活的枯燥,一边又不愿做任何改变。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仪式感并不是要花多少钱,玩多大的花样,它体现的是我们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
有时,一顿营养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鲜花、开学前的新书包、春节时门上那一幅幅春联……这一件件小事,都能赋予生活仪式感。
亲子之间需要仪式感。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可以是特殊日子送的礼物,也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这些看似很小的事,会成为孩子最美好的记忆。
婚姻需要仪式感。一段婚姻,开始的时候再轰轰烈烈,如果没有用心的经营,当初在一起的初心也将会被琐碎的生活磨得一干二净。
很多人说:“都老夫老妻了,过什么节日、送什么礼物,孩子都上初中了,整那些虚头八脑的干嘛。”
这是我们很多人对仪式感的错误理解,认为仪式感虚,只是形式主义。
其实,偶尔的仪式,是表示对彼此的重视,它从来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就像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台词所说:“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
仪式感不是什么虚头巴脑,而是再忙碌的日子里,也可以在特别的一天对特别的人,用心表达情感,让对方感受到爱与温暖,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一种久违的归属感。
毕竟,形式主义再怎么不好,都比懒得走过场要好太多。
而生活就摆在那里,活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
(作者:钱志亮,北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版权属于原作者 via.思想聚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