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上,星河灿烂,上弦月宛如女人梳头的阴梳子立在夜空中。
院子中,两个人,正在抬头望月。
女:你说天上有人吗?
男:有~
女:那她会像我一样抬头看星星吗?
男:会~
女:(微笑着)那她能看见月亮吗?
男:能~
女:你傻了吗?
男:没~
女:你能多说一个字吗?
男:恩~
女:那你给我说说月亮吧
好~
女:……
2
事情要从遥远的三皇五帝说起
在黄帝时期,有这么一群造字的人,被称为仓颉
或许是因为仓颉在这群人里贡献最大
所以,中国神话就以“仓颉”作为文字的发明人
事实上,中国文字应当是在漫长的岁月历史长河中
经过很多代人的努力,才逐渐形成系统的
不管这么多,咱们姑且就叫造字的人叫仓颉吧
有一天,仓颉想着把日月星辰,山河湖泊都用符号记录下来
于是,他腾云驾雾,飞跃山河
用山峦起伏的外形来表示大山
用涓涓细流的纹路表示河流
用一个方框或者圆形表示太阳
可是,当他在思考用什么表示月亮的时候
他却犯了愁。
太阳可以用圆形或方形来表示
是因为,它一直都是圆形的
可是,月亮,有时候是圆的
但大多数时候,确实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弧形
仓颉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一边用木棒在地面画着月亮的样子
他先画了一个半圆曲线
然后抬头看看夜空中高悬的月亮
正好的竖立的半圆
于是,他便灵机一动
他突然意识到,应该用事物的常态去表现事物
不完整就是月亮的常态
于是他画出了下面的符号
看他画的多么像
月,甲骨文在甲骨文和金文中
“夕”和“月”是通用的
后来,人们把月亮的圆缺周期
定为一月
再后来又创造了农历。
3
甲骨文的“月”是指事字,字形在半圆形中加一短竖指事符号,表示半圆形天体发光的特性。古人发现月亮有圆缺变化,月满时短,月缺时长,遂以残缺的圆形即半圆代表月亮。有的甲骨文有所变形,有的外像月亮的边缘,内像阴影;有的月中少一阴影,都像月亮的样子,据具体的实象造字。
月(甲骨文)金文二例,承继甲文之形,显而易见,而后世误以甲文、金文为「夕」,看作省体象形,是据月字分化为二义而说的。战国文字的月,两边的外缘延长,稍失其形。篆文形最似战国文字的月,显承其而来。字经隶书,体变作,益离原形,楷书即沿之而定体。
【月】字形演变篆文字形的“月”与“肉”十分相似,但有细微不同:“月”字内部是平行的两横,“肉”字内部是“仌”形的两道折笔;在合体字中的“月字旁”通常表示的是“肉”而不是“月”。
甲骨文的“月”字 甲骨文的“肉”字月亮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太阴,白天的太阳叫太阳,晚上的月亮叫太阴。但它俩可不一样哦,月亮是绕着地球转的,地球是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是跟着地球绕太阳转的。
太阳系的“三体”4
女:难怪呢
我说肌肤之亲怎么也和月亮联系不到一起吧
原来是肉肉啊
男:额(⊙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