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做了个计划表,没有用网上千篇一律的表格,而是用年历的形式。不知道效果会如何,不太看好。不过,即使效果不好,也比我以往的学习好。
看了很多错题本的讲解,真不想做,有做错题本的功夫,都复习完了。不过,有些还是应该纳入错题本,总是错,不停地错。一时懂了,一时又不懂了。做工不到位,用功太少。
10.16
学习要加工,复习只是频率,不能代替质量。有频率了还记不住,是因为加工少。
我琢磨了一下一个难点,没有琢磨出来,不过因为学的遍数多,也记住了怎么做。(在琢磨之前就会做了。)
自己琢磨的时候总会发现各种问题,有的问题明白了以后,下次琢磨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起连接吗?
看伯卯的视频,这个方法(解释)好。这就是某种人的乐趣吧!我缺乏这种解释,我也是可以建立这种风格的,我本来就有与此相近的思维(或者说方法)。
10.24
完成几个事项,还是应该写待办事项,光做记录不好。
写下要做的事,日后待办事项就从里面找。
看过一个视频,里面说记下做每件事的时间,然后优化。记录得久了,就能准确估算时间。我想起小学勤公俭学时,班主任能准确地说现在几点了,她怎么知道的?大概她很早就在践行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的方法。
不想学习,在网上搜了相关视频,看了也不记得什么。
晚上我还是听了课,只听了一部分,感觉理解得又透彻了一些。之前之所以学得不好,可能还是学的遍数少了。我只能一遍遍地听。好花时间!
我始终记得我的目标,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每天学的东西有限,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向高峰迈进。
10.25
今天把题做完了,整理2节错题本,上星期就想做的。发现整理错题本挺花时间的,整理完发现,有这么多题没复习。并加入了遗漏的题。林林总总算下来,多了好些PDF。(PDF多了,找起来就慢了)这个月没学多少东西,学来学去还是那两章。本来打算复习的内容一直都没有复习。听了一节新课。把最难的一节听完了,自己又回顾了一下,有的题还是不会做,以后还是要复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