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4:康德守时

14:康德守时

作者: 教子之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23:01 被阅读0次

绿色磨砺教育德家庭教育心法: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

教子之道:不欲欺人,亦不自欺。

                  ———内扩一个坦荡无忌的世界

康德

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到一个名叫瑞芬的小镇去拜访朋友威廉·彼特斯。他动身前曾写信给彼特斯,说3月2日上午11点钟前到达他家。

康德是3月1日到达瑞芬的,第二天早上便租了一辆马车前往彼特斯家。朋友住在离小镇12英里远的一个农场,小镇和农场中间隔了一条河。当马车来到河边时,车夫说:“先生,不能再往前走了,因为桥坏了。”

康德下了马车,看了看桥,发现中间已经断裂。河虽然不宽,但很深,而且结了冰。

“附近还有别的桥吗?”他焦急地问。

“有,先生,”车夫回答说,“在上游6英里远的地方。”

康德看了一眼怀表,已经10点钟了。

“如果走那座桥,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农场?”

“我想要12点半钟。”

“可如果我们经过面前这座桥,最快能在什么时间到?”

“不用40分钟。”

“好!”康德跑到河边的一座农舍里,向主人打听道:“请问您的那间破屋要多少钱才肯出售?”

“您会要我简陋的破屋,这是为什么?”农夫大吃一惊。

“不要问为什么,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给200法朗吧。”

康德付了钱,然后说:“如果你能马上从破屋上拆下几根长的木条,20分钟内把桥修好,我将把破屋还回给您。”

农夫把两个儿子叫来,按时完成了任务。

马车快速地过了桥,在乡间公路上飞奔,10点50分抵达农场。在门口迎接的彼特斯高兴地说:“亲爱的朋友,您真准时。”

【大视角】

守时非是小事,它必折射人们生活的一贯作风与行事的一贯方式。倘能于细处一丝不苟,即能于大处精益求精,亦能于高处游刃有余。智慧之大,其实从点滴开始。

诗云:

君子不轻诺,诺出不轻移。

快马一鞭远,覆水难收回。


绿色磨砺教育教子金句:

六、习惯修养“十三义”:

好习惯,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才有可能养成。很多人都说,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坚持21天。

1.守时惜时:晨不迟于六时起床,晚不早于十时睡觉,午睡不超过一小时,入睡之外皆保精神十足,有约之先必定充分准备,一程结束务必深自小结。

…………

            ———摘自《德家庭黄金教育手册》


令玉感悟:教育需从点滴开始,父母需使孩子在一个小小点滴上做到极致,就如上述康德的故事,为了守时而买下房子,看起来难以理解,他确是把守时做到了极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从小事入手,他便更容易成就一番人生,这也是教育最简便、最高效的方法之一。

相关文章

  • 14:康德守时

    绿色磨砺教育德家庭教育心法: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 教子之道:不欲欺人,亦不自欺。 ———...

  • 9月13日阅读打卡

    《守时的康德》 守时是一种美德!这个故事教会了孩子要学会遵守时间,准时是对别人的尊重。只有守时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

  • 《守时的康德》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守时的康德》这篇文章。他主要讲了有一天,康德与他的好朋友威廉约好,要去他的家乡拜访。在赶往威廉...

  • 你对时间的态度,决定了你的素养

    康德说过:“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是最大的礼貌。” 所以,要看一个人靠不靠谱,从他是否守时这个细节,就...

  • 守时是一个人的名片

    康德曾言:“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守时守信,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一个人...

  •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守时

    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到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去拜访老朋友威廉·彼特斯。康德动身前曾写信给彼特斯,说自己将于...

  • 守时的康德【今日小故事分享22】

    守时是一个人信誉的重要体现,也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我们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 1779年,德国哲学家...

  •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读书笔记一 2019-08-01

    康德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一个刻板、守时、理性、严谨的哲学家,他的三大批判艰深晦涩,令人望而生畏。但是,假如我们能从...

  • 康德

    康德是个怎样的人呢? 哲学史上讲的康德吗?别人写的传记中的康德吗?传说故事里的康德吗?康德著作中的康德吗?恐怕也是...

  • 教育之习惯养成五

    ⑤守时 守时是一种文明,守时也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素质. 守时同时也是一种原则。守不守时,绝对不是生活和学习中的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4:康德守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vu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