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之前的黑夜很漫长,轻松之前的规划不轻松,只有规划得当才能实现胸有成竹的不轻松。
面对旧教材、旧教参和新课标、新课改,很多时候,老师们将它们对立起来,认为应该辞旧迎新。
正确看待新课标
2022年4月新课标颁布至今快一年的时间里,随着专家、老师们对新课标理念、内容的学习、实践与反思——各种基于新课标的案例展示与解读、新课程关键词的解读、如何正确看待新课标、如何更好的践行新课标理念,各种相关的书籍层出不穷: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的《活在课堂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团队的《新课程关键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成员马云鹏、吴正宪老师团队关于新课标的《案例式解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孙晓天教授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主编之一张丹教授的丹教授关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课例式解读》、以数学哲学和数学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的郑毓信教授的《数学教学的关键》等等。
新课标就一定都是新提出来的理念吗?李政涛教授在《活在课堂里》用了一个章节讲传统的课堂,用三个小节:不把传统当垃圾、那些需要珍视与呵护的课堂传统、保持对传统课堂弊端的敏感与警醒;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学的关键》中引用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话:用最大的勇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力气打出来;崔允漷教授在《新课程关键词》的每一个关键词介绍中都有关键词从哪来的描述......以上书中都有描述着对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传承与发展。而在《陶行知文集》中更是有这样的描述:1919年晓庄师范就以“教学做合一”作为学校的校训。所以,正确看待新课标的“新”在哪儿很重要。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搭建有效设计的框架
寻找有效开展的途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