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它用科学的方法来理解行为。
什么是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系统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以可公开检验的知识为研究对象,研究实证可解的问题,并产生可检验的理论。
实证可解的问题要求具备可证伪性,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常识都是自圆其说的理论,任何情况下都能对事情进行解释,它的不可证伪性给人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感支持。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心理学和科学的方法的定义之后,反观我们现实中的很多常识,就会发现这些常识都是伪心理学了。
伪心理学往往经过“精美的包装”通过媒体直接呈现在大众面前,普通大众没有经过严密的逻辑批判训练,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对这些伪心理学缺乏批判能力,造成了对心理学的认知偏差。
你是不是特别相信星座学,当某个人有洁癖时,你就想到处女座;当你看到某个星座的性格描述与你的性格很贴近,刚好生日又很符合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特别神奇;你会不会以对方是什么星座来找对象,因为你潜意识里把星座与性格对应起来了。
你是不是特别相信手相学,当自己命运不济时,看看手相,当看相者在没见过你之前能把你的基本情况说出一二来,你就更加相信了,无论他说什么你都频频点头。
你是不是会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孩子需要从棍棒中吸取教训,否则他们无法建立起规则性。
没错,以上这些都是伪心理学,这些观点占据了我们常识的大部分,它们大多是人们根据经验总结而来,并不具有普世性,我们把它们称为世俗智慧,也就是说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在应用伪心理学,而不是真正的心理学。
媒体上和互联网上充斥着伪心理学,主要是因为它们缺乏严格的同行评审,只要够大胆、够刺激、够吸引大众的眼球,它们就随处可见,同时它们喜欢用“个案”和“鲜活性原理”来论证观点,忽视偶然性和随机性,比如“鱼刺卡喉要吞饭”、“指甲上的月牙能指示人的健康状态”、“用左耳接电话更好”、“怀孕看肚型看男女”、“手机放裤兜会影响男性生殖能力”、“可乐会杀精”等,这些理论没有经过操作性实验验证,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大众感兴趣的话题,媒体都会想法设法来回答,甚至在背后形成了强大的伪心理学产业链。
科学对于可解问题产生答案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并且对于公众感兴趣的问题可能是无解的,人们对于心理学的认识已经被变相扭曲,要真正学习应用科学的心理学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和算力,而普通大众几乎做不到这一点。
互联网时代,付费课程的兴起带动了一批前卜后继的知识浪潮,人们争相买课,好似买了课就能改变人生,这是花钱缓解焦虑而已。学心理学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当心理学家,而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能更理性地对待生活和消费,推荐大家看《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这本书,从中你会收获一些科学的心理学知识。
你看到的只是伪心理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