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我不是雪小禅的粉丝。
至少到目前为止不是,因为我没有读过她的任何一篇文章,只不过因为在新浪微博关注了她的微博,老是看到她微博里发的生活,最近看到她出了第五十本书《风物人间》,觉得这么近距离的关注她,还不如就近也入手一本,正经的粉一次雪追一次禅。
快递到手后,第一时间拿到书,感觉非常虔诚,第一次捧读这样的书,内心深处其实是有一种羡慕的成分,同时也想借鉴一下书籍设计方面的问题。应该说,是雪小禅平时的微博的营造,为粉丝们打开了一把追求禅意生活的钥匙。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最理想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慢,有情调。哪怕是养两只猫,都那么文艺范儿十足。玩味生活之趣,画画,临帖,听戏,即使是一件器物,都必须那么绝不俗套,不然可配不上雪小禅。
确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去忙忙碌碌地生活,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精力过着雪小禅笔下的优雅生活,也正因此 ,雪小禅才受到了这么多的拥趸,她追求的这样一种生活,是别人难以企望的日常,也许只能作为一个美丽的梦出现在书本里吧!
壹
隐幽记
无非种菜,栽花,再不就是品茶,听戏,唱戏。但是,如果不是游历过很多地方,阅读过很多典籍,拜访过很多高人,绝写不出这等的好文。老一辈的作家里边,汪曾祺应该算个很有生活气息的,但是恐怕他除了草木饮食之外,绝没有雪小禅这般女子该有的体验。当雪小禅笔下娓娓道来各种茶品的味道的时候,这时候再来上各种流派的几段戏曲,这样的日子不用想象就很闲。
隐而幽 ,这不正是悠闲吗?这几年,雪小禅越来越文艺了,跟人们印象当中的那种文艺女青年越来越高度一致了。但是,我们都知道,雪小禅其实是70后,已经接近天命之年了。也许对于女子来说,这才是一生最好的年龄吧,褪去了年少青涩,脱离了家庭繁琐的俗务,雪小禅可以给所有的粉丝打开一扇窗子,让他们都来看看,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这一生最应该过的。
每个人走上文艺之路的过程不尽相同,这背后一定有一个或者几个长辈的影响。这次随书而来的两张雪小禅手写的帖子,说实话真的不算很精致,但是对于一般的雪小禅的粉丝来讲,这应该足够荣耀了。幸好她只是看到过她爷爷和她爸爸写书法而没有得其真传,不然这样的书法是拿不出手的。(请原谅我当时理解的肤浅,后来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雪小禅曾经因为干眼症不能使用电脑写作,她的所有文章都是用毛笔在宣纸上手写,然后由助理敲到电脑上,这样看雪小禅的毛笔书法相当了得,我为自己的浅陋而汗颜。其实, 雪小禅无非就是借这个形式来传达她对生活的追求。
读过第一部分,真觉得她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性,家里摆满了从各地淘来的物件,生活中的雪小禅一定是一个淘气的人。倒是那几十个印章,凸显了她一个文人的底色,如果,她的兴趣再宽广一点,书法绘画美食都再精致一点,这不就是现代的女东坡吗?
嗯,陆地仙人,“这四个字简直是神来之笔”这是她全书自序的第一句,几千年文艺圈里能称得上这个词的人,惟东坡一人而已。小禅只不过借此表达了一种向往。
贰
须臾时
冬天蜗居,一个人呆着。听戏,写字,习书法,发呆。
这么多事里头,雪小禅先写了听戏,从她老家的同乡少春先生落笔,洋洋洒洒一口气写到了荀派,写到了黄少华,八十岁的女人,把十八岁女孩子的娇俏唱得从容、干净、动荡、缠绵!雪小禅何尝只是迷恋她,她自己不就是这样下载了视频,就这样听她,一听一天。
再就是练习书法。少年时爷爷对于书法的着了魔似的那些佚事,父亲临贴犹如神灵附体,写得亦是从容,流水一样宽厚,这都是她多年以后喜欢书法“忽然开了窍,而且喜欢得不得了”的“定数”。
随之笔锋一转,她又扯到了茶上。然后是煮粥,腌咸菜。老家具的故事,山水册子……就没有雪小禅不感兴趣的物件,就没有她不研究的领域,这样的人即使是在家中呆着,你想她真的呆得住?须臾之间过完一天,倏忽之间又是一月,“以为冬季很长,收敛了心性的一个季节,过得从容不迫”。
仅这一篇《须臾时》就足够立得住,更何况还有《拾荒记》,这些坛坛罐罐,变废为宝,折射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时刻跳动,难怪她能够十天半月不出门还觉得日子润透了,好透了。
然后是味道。写她专程去过的那些城市的菜市场,那里接着地气、接着人世间最温暖、最寻常、最脚踏实地的味道。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味觉记忆是最难改变的,也是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趣味。以为忘记了,猛然回首,闻到类似的味道,心一下子就回荡起来。味道这东西,隔了多少年还停留在那里。这一篇又是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现代注解吧!
最是日常动人处,苏州山塘街里寻。也只有拥有小禅这样的文艺眼光的人,才会把苏州写得这么文艺。哪怕是浪费了一个下午,哪怕就这样在春天里发着呆。其实她是在享受着日常生活,这种日常生活不正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日常吗?
《湘西记》,我认为是她在追星,是那个灵魂在召唤她去了湘西,而且她命令随行的别人叫她翠翠,为她全程造梦,整个湘西之行她就像在梦中一样度过了十天的时间,完成了一次朝圣。在沈先生的墓前,徘徊敬酒,终于最终爱上了他的人。“沈先生这样有趣味有意思的男人,我没见过第二个”,她终于肯承认,“我中这个老头的毒太深”。最后她写道:“我知道我被湘西收了魂儿,被灵性和野性的湘西附了体。这多么好。你看,我又比别人多活了一辈子”。
能够由作品活出现实,由爱一部书而爱一座城,也就雪小禅这样的痴女子能够做到吧!
叁
追风人
追风人永远在去远方的路上。
非常认同雪小禅对于远方的认识。她说:“奔向远方的过程,其实是奔向了一种自由与放纵。远方,如果是自己,就是一场灵魂与精神的私奔”。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成都的宽窄巷子,她品出了成都的最浓的味道;来景德镇,最难忘记的不仅有古窑,亦有这个“苍蝇馆子”的小厨师;在泉州,小吃太动人,是那种家常,依旧是她喜欢去的“苍蝇馆子”。
作为一个北方人,居然很晚才去天津卫。所以也是在多年以后,才终于理解了天津,甚至它的艳气与俗气。那恰恰是世俗生活所必须拥有的。而重庆,只是她那一场少年梦的寄托,重庆,赋予了她绝美的憧憬,也赋予了她断肠的遗憾。她自己这么说,但是这次重回,她却不是来寻梦的,可是却因此发了疯一样爱上着生动饱满的城市……
几乎所有的文人都有那么一种喜欢江南的清愁。而最让雪小禅迷恋的,是那些江南的水镇。尤其是乌镇,“那里的水更清,那里的桥更加精致”。但有一点是其他水乡古镇没有的,那就是乌镇人家的水阁。乌镇之行,是每一个文人必不可少的朝圣之旅吧。
武夷山给了她足够的时间来慢下来品茶,差僧及其身边,每个人都活出了传奇,这些人成了茶痴、茶狂、茶愚、茶魔。就喜欢她这种直白的表达:“我像是在暗恋一个人,那个人,恰好在武夷山,我们可喝酒纵马,也可归隐田园,可浮云聚拢吹作雪,也可浮世悲欢煮成茶”。这是多么好的约定!
在广西,桂林,她再度遗憾这么晚才来。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最打动人的是最好的声音,最迷恋的是广西的山水。如果赶上了三月三,那才算来得恰恰好。难怪她会把这广西行写成谪仙记,一群天上谪下来仙人且歌且舞,广西自有一派未经世事的淳朴,好得不能再好的好。
银川,是她最后一个到的省会首府,但似来过千百遍似的,为什么呢?突然想起了那句非常经典的广告词:给心灵放个假,塞上江南,神奇宁夏。西部影视城,银川人自豪的张贤亮,贺兰山岩画,大漠,落日,长河,孤烟,是她恰恰喜欢这孤寂。
广州记,是立体的广州,是现代的广州,更是活色生香的广州。真得佩服雪小禅,在哪个地方呆上几天,她就会爱上那里,是她的深刻了解和深情款款,走一路,爱一路,去一地,爱一地。这是读书后的再认识,也是行路后的再提炼,这些游记,值得细读与品评。
还有日本记,越南记……
肆
山河帖
山河帖这一部分,我只记住了最后一篇《气象》。
同时也好像明白了,为什么雪小禅要把这一篇放到这一部分的最后作为压轴。在整个这一部分里面,雪小禅集中阐述了她的美术观,也多次评论到一个人:八大山人。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借此了解到雪小禅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她的美术观一定是与八大山人的经历遭遇以及艺术特色有关,再加上她捎带谈论到的那些画人(请允许我这样来称呼这些生前并不显赫,甚至穷困潦倒的画家们),更加露骨地表露出雪小禅其人的艺术鉴赏偏见。
她把金枝玉叶的词语用来评价八大山人,而这篇文章又非常之短,像极了八大山人的某一幅画作。作者说:“画家中,最喜欢八大山人。那闲闲几笔把他的个性一展无余。以少胜多,大面积留白,那卧鸭孤鱼,都是独自。连那梅,都骨骼极清,清寂极了。如果不是悟透生活之本,能有这仙来之笔?”虽然这语句只是出现在《俗世妙人》的文章里,而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却不是八大山人,而是张岱和李渔。但是这么明显的夸赞,你一定不会怀疑,八大山人才是她真正要评价的那个俗世妙人。
还是来说说这篇《气象》吧!沈周、裴艳玲、张火丁,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年龄阅历,能够称得上有气象,自然有非凡之处。作者认为:“气象是一种态、一种味道、一种秘而不宣的东西。哭喊不来,需要灵气,需要时间、需要磨砺……需要在时间的千难万险中慢慢修炼。”又说:“如果你对一件事情迷恋,忘掉它的来,忘掉它的去……只简单的一颗心爱着它,超越了所有功利去热爱它。终会得到气象。”“心中有了气象,是大气象。”“这是风骨,是抽掉那些繁杂之后的简洁与干净,是只剩下了自己内心的东西。徐悲鸿说:‘一意孤行。’这是气象,是风骨,是拒绝。”
作者认为自己在往回收。是的,读万卷书,然后又有了行万里路,当这些都做完了以后,该收了。这是阅尽人间繁华之后的淡漠,也是阅尽人生百味的淡泊,更是阅尽世间万物的淡薄。世间放下最难,收比献更难。其实人难得找到懂自己的人,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谁是哪个与我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精神伴侣呢?
既然早晚都要收,那就趁早吧!
伍
光阴册
光阴册里归去来,写到最后,她终于由陆上仙人回归到了俗世凡人——一个出身于河北霸州的才女。“在虚空之前,我们要捕风,要追风。及至倦了,及至中年后,归去来,辞了那些光阴,然后颔首,向命运臣服,繁华、富贵、寂寥……该去的总会去。”
她说:这是每个人的归去来辞。隐于小城而终老,这是我的归去来辞。
人总有老的那天。越是老,反而越是容易回忆儿时和过往。越是老,却很怀念儿时吃过的带着妈妈味儿的家常菜。真实的生活一定是烟火气的,而这烟火气,总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
酸甜苦辣,人情冷暖,山河故人,一往情深。人生也许就这样寡淡,到最后,落实到一粥一饭间,如此踏实妥帖,丝丝入扣,那所谓的山高水远,其实与自己的生活差了很多呢。
走了万水千山,归来仍是少年,只是你已不是原来的你。山水也是如来,是经书,要用心去量才能回首凝视自身。
五六天辗转折磨,终于一口气读完了这本《风物人间》,但是这五大部分却是分五次写就的。不知道,这篇稿子写完,我能成为合格的雪小禅的“粉丝”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