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批判思维?有什么用?
批判性思维,英文叫 Critical Thinking,在一味的追求标准化的答案只有唯一性回答中国教育体系里,一直是相当缺乏的一环。
即使我们作为父母的,对孩子经常说的也是,这件事情是错的,这样做才是对的。
这个事情可以做,那个事情不可以做。
唯独经常忘记说的是为什么不可以做,做了是错的错在哪?东西是坏还是好,为什么?有什么依据?
记得之前念弟子规,印象很深的一句,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和孩子讲道理,不是你的道理是不是对的,反而是你有没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他。
比如吃糖的问题,小孩子就没有不喜欢糖的,很多大人也一样,
有次孩子就对我说:妈妈,糖是不是很不好,都不能吃?
我说,糖没有分坏和好,看你吃了多少。你要是吃很多,身体不需要这么多糖,会发胖。
你吃完不去刷牙,就会蛀牙。但是糖也是身体需要的能量之一,糖分一点都都没有,人会低血糖,会头晕难受,后果也很可怕。
东西没有极好或极坏,看你如何使用它们。
你要是不一口气有多少吃多少,吃完去漱口刷牙,糖当然可以吃。
在孩子能理解的前提下给出更多的解释,配合多种不同立场的观点。
正是批判性思维的开启方法。
在国外的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引导孩子们培养所谓Critical Thinking 能力是从教孩子学会提问题开始的。
告诉孩子,当别人告诉你什么事儿的时候,要先问问自己:
Who- 这是谁在说?朋友?老师?你的父母?名人?想想看,谁在说这句话,重要不重要?
What- 他们在说什么?这是一个事实(fact)还是一个想法(opinion)?他们说话有足够的道理么?他们是不是有所保留,有的话出于某种原因没说出来?
Where- 他们在哪里说的这些话?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其他人有机会发表不同意见么?
When-他们什么时候说的?是在事情发生前、发生中,还是发生后?
Why-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说?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解释得充分么?他们是不是有意在美化或丑化一些人?
How-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说的时候看上去开心么?难过么?生气么?真心么?仅仅是口头表达的,还是写成了文字?...
说实话,有多少成年人会对接收到的信息,做出真正的思考呢?
拿一个今年刚刚发生的例子,去年12月31号跨年夜,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预售超过1亿多。很多情侣在营销的推广,下买了跨年夜首场的票。结果第2天疯狂的吐槽,给差评。
觉得自己是被宣传骗进了电影院的人不计其数。撇开讨论这个电影好与不好的讨论,就事论事的来说。
当时在电影院的会买张票,去跨年的年轻人到底占了多少比例?
为这样简单的营销策略,骗进电影院的观众,难道之前都不用思考的吗?
不如我们用这个公式来试试看
who:谁说的?微博,抖音,广告?朋友,名人,电影院?
what:这部片子的导演之前拍个什么片子好不好看?是什么题材?说的什么故事?
why:为什么推荐这部电影?之前有人看过吗?反应好吗?电影到底说了什么内容,值得被推荐吗?
when:大家是在看过之后,说电影好或不好的吗?
how:我真的喜欢这样的题材吗?这部电影真的适合在跨年夜午夜的时候去看吗?
在西方的教育课堂中,已经有很多老师在各种教学场景下,都会引导孩子提出问题。
What's happening?
鼓励孩子收集信息,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Why is it important?
时时要提醒自己事情的意义和重要性到底在哪里
What don't I see?
问问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一些重要方面、重要信息
How do I know?
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看看是不是方法对头
Who is saying it?
想一想说话的人是居于什么立场,受过什么影响?说实话,让小孩去考虑到这个层面,真的很厉害!
What else, what if?
除了这种说法(观点),还有其它看法和可能么?
除了提问题,Critical Thinking 还表现在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观点,并用事实和逻辑去支撑自己的观点上。
比如,在一个美国小学里,为了鼓励孩子的思辨,还把这些基本的思考模式做成引导句(prompts)海报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孩子在每天的潜移默化中学会用这些句式引导自己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思维引导句式:
我同意,因为 ...
我不同意,因为 ...
我觉得,因为 ...
我推断,因为 ...
我预测,因为...
我质疑,因为 ...
我认为,因为 ...
我的理论是,因为...
你会发现,这些句式的上半部分,我们的孩子也会经常用到(他们不缺观点、想法、猜测),但是在后半部分却欠缺很多,很少有孩子能把 “因为”的条件和理由,讲述的非常的清楚合理。
约翰 · 杜威(John Dewey)是一位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改革者。
他认为,人和物体的最重要区别在于,人可以自我革新,而物体一成不变。物体的改变只能受到外在的影响,而人自我革新的方式在于积极、主动的思考。
问题是,主动的思考不等于主动的知识学习。一个知识丰富的人如果不具有把自己和知识分离开来的能力,那么跟被动的物体没有任何区别。
对于任何一个观点,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读者的第一反应不是“我需要找到正确的答案”,而是“作者的这个观点有什么理论支撑”、“这样的支撑是否合理”。
能够问出第二种问题非常可贵,但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们普遍缺乏这种把别人的观点理论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与之对话的能力。
说到底,杜威“反思性思维”的概念点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即是教人思考。
教会孩子主动的思考,积极的反思态度,比只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来得重要得多。
这也代表了教育思想传统里重要的一环:把“育人”当成教育的终极目的。
批判性思维的思维习惯
Critical Thinking,总结下来,是一种这样的思维习惯:
The inquiring mind - don't take everything at face value
有探究精神,不只看表面,不轻信盲从
Be open-minded - open to views other than their own
心态开放,不轻易否决和自己不同的观点
Independant-minded - will judge ideas on their merits
能独立思考,理性客观,不太受外界影响
Circumspect - Tentative in their beliefs until their is sufficient evidence to choose a more definite position.
言行谨慎,不盲目自信,没有足够根据不轻易下结论
有一天晚上的刷牙时间到了,孩子表现的非常抗拒,跟妈妈说我不要刷牙。
我懒得跟他说大道理,直接就问他,那你给我一个你不想刷牙的理由,你能把我说服,今天晚上就不用刷牙。
孩子嗯了半天,说:我不喜欢刷牙。
我回答,这是你的观点,我要的是事实,说服我需要事实。
孩子又想了一下,说我不喜欢刷牙,因为牙膏在我的牙齿上,让牙齿觉得难受。
我和他说:这个理由可以说得通,但是你不刷牙,你觉得牙膏让你牙齿不舒服,还是细菌在你的牙齿上让你牙齿蛀掉更好。
来来回回的反驳和辩论一样的交流之后,孩子才算是,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乖乖的过来让我给他刷牙。
一直希望在育儿的过程中,让我的想法能被孩子理解再接受。也想用这种办法,为孩子做出示范。
遇到任何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别人的角度,也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尝试说服别人的时候想想自己的话有没有逻辑根据?
遇到一个观点和新的事物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不盲目听从也不急的马上下结论。
家长们需要做的其实不光是教导孩子,而是自己先做出榜样,对待一个任何的问题都有一个清醒而冷静的态度。
鼓励孩子自我思考,说出心里的想法和看法。父母给孩子的任何意见都让他自己来做选择,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同时保留不同的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