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比”之苦

“对比”之苦

作者: 若水青卿 | 来源:发表于2023-07-15 22:08 被阅读0次

    社会认同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95%的人都爱模仿别人。

    上述说法,我的理解,如果一个人的状况与身边绝大多数人不同,那么社会认同原理作用下,这个人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甚至是痛苦。

    比如,当身边的其他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而只有这个人没有;

    比如,当身边的其他人都有老人在帮忙带孩子,而只有这个人没有;

    比如,当身边的其他人假期时都出游度假了,而只有这个人没有。

    这样的“与众不同”,更多的时候并不会给这个人带来特立独行的“酷”感,而是独立于众人之外的孤独感,与不如旁人的自我认同感,压力与痛苦也就随之产生了。

    如果这样的感觉又在这个人的心头脑海来回反刍,那么随之带来的压力与痛苦也会随之跃升、翻倍。

    突然理解了曾经听过的这样一种说法:过去生活困难的时候,人们反而比现在更幸福,因为大家都“穷”,彼此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好一块,谁也不比谁孬一截。

    表面看,这是“对比”在起作用,所以不少鸡汤文会劝人少对比云云,但要往深了看,其实是社会认同心理在发生作用,即,每个人都爱模仿别人,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太过有别于所处的群体。

    对人类社会这个整体来说,这无疑是有利的,它能促进诸如法律、规则的推行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当然,我指的是绝大多数情况下。

    但是,对于身处社会整体中的个体来说,与周围趋同的意愿,往往也会成为个人压力与痛苦的根源。这时,“压力”尚且可以作为一个中性词来看待,但是“痛苦”显然就没那么积极和美好了。

    而且,这种痛苦既来自外界,就非个人主观意愿所能掌控,能够规避的做法,恐怕只有向内求了。

    具体内求的方法,在《影响力》第4章 社会认同 中有详细的介绍,移步可得,在此不再赘述。

    而我之所以写下上述文字,是因为《认知觉醒》中曾经提到,一个新接触的知识,如果尽可能多地与已有知识或者经验进行联想,那么这个新知识就能越好地被理解、记忆,在需要的时候也才越有可能被大脑调用。

    没错,我在进行充分的联想,与已有的经验进行联想,以此增进对“社会认同”心理的理解,同时也解开了曾经徘徊在我心头的一些困惑。

    《认知觉醒》的作者说得不错,只有实践了,所读的书,所学的知识,才是真的学到了,为此所花的时间,也才算是值得了。

    这篇文字,以及这篇文字背后的思考,就是我的实践,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比”之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ciudtx.html